闲斋听钟坐,忧绪怅多端。
鸣雁雨中急,离人江上寒。
秋灯下木叶,夜艇隔风湍。
别后情萧索,方知旧会欢。
猜你喜欢
十年相见鬓成丝,燕柳偏逢谪宦时。江汉九歌谁忍听,风波一失尔何之。
巴山月落啼猿急,蜀栈云深去马迟。莫道护军蛮府远,应知剑阁待铭诗。
楼阁依稀踞凤凰,入门松桧自然香。蟠桃已熟桑田变,应与皇家共久长。
昨夜黄斑入县来,分明踪迹印苍苔。
几多道德躯难去,些子猪羊引便来。
令尹声声言有过,录公□□道无灾。
思量也解开东阁,留取头蹄设秀才。
威凤集阿阁,所不矜爪咮。
饥鸱得腐鼠,不敢喙瓦窦。
有时脱翔去,鸱喙当正昼。
饱能出妖声,呼起百怪斗。
有狐毳九尾,有蛇歧两首。
一足夔跃跃,四目蒙贸贸。
鸱如喙不已,实恐颠载覆。
仰吁太古帝,长使凤居守。
江城烽火连三月。不堪对酒长亭别。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
风高帆影疾。目送舟痕碧。锦字几时来。薰风无雁回。
李弥逊为南宋初年颇有民族气节的官吏。曾任校书郎、起居郎、户部侍郎等职,并担任过庐山知县、冀州知州等地方官。他主张抗金,反对与金议和,为秦桧所排斥,晚年归隐连江西山。这首《菩萨蛮》当作于南宋初金兵大举南下时。当时金兵逼近长江,情势危急,为避兵灾,词人送别妻子去南方,词就是写了这送别时的一幕。
词的起句即交代了送别时的背景和地点,为下文张本。“烽火连三月”,三个月来兵火不息,人民离乱,这才会有江城送妻子离开之举。分别,不是丈夫宦游他方,而是妻子避难,心情自然不同一般。长亭之上,虽然设酒饯别,可是“不堪对酒”。“不堪”。不能忍受之意,包含有妻离子散之苦,国破家残之痛。因其“不堪”,其妻泪下如瀑,悲声漫江,词人反劝其“休作断肠声”,自己已是“老来无泪倾”。自己泪泉已涸,并非不动情,而是老泪已尽,这正是极度悲愤的表现。词人这时的心情惨痛至极,强敌当前,内奸弄权,自己还得坚守御敌阵地,也可能朝不保夕了,这才把妻子送走。这里说休作断肠声,比放声哭嚎更为凄怆,说老来无泪,比写涕泣涟涟更为伤心。
词的下片紧承上片,写目送帆影远去的情景。“风高帆影疾,目送舟痕碧”,“风高”和舟疾相联系,船去得很快,词人伫立江岸,眼看着船在水面留下的长长波痕。妻子身去心留,他希望她去得快,早离祸地;又希望她走得慢,难舍难分。“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词人凝望近眺之态,呼之欲出。缘此,也可想见妻子立于船头,望着丈夫鹄首翘望的身姿,想着抛撇丈夫于锋刃之间的危殆,断肠声如高风呜呜,伤心泪似江水滔滔。末二句“锦字几时来?薰风无雁回”,化用“雁足传书”和“织锦回文”的典故。“薰风”指南风。初夏时南风吹,鸿雁早已飞往北方,“锦字”无法捎回。妻子此去,归期难定,讯息难盼,生死未卜,词人内心的痛苦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想而知。
这首词由实写到虚,由近写到远,由己写到人,从别前写到别时、别后,层层渲染,步步深透,写情臻于极致。尤其“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以超常思维写感情状态,出乎常情,又入乎寰中,更使词产生了惊魂震魄的力量。
狭斜日暮红尘里,扬鞭识是张公子。
春风大道控骅骝,明月西园醉桃李。
琅玕玉树媚容姿,步上黄金未足奇。
诸生解作东山咏,才子邀吟辋口诗。
长裾懒作侯门客,挂帆归访专诸宅。
淋漓青壁满题名,牛衣胜卧长安陌。
世事纷游尘,薄俗嚣鬭鹑。
手足谁鲁卫,肝胆多越秦。
独君先君子,父事吾先人。
我得从之游,义与同胞钧。
上而下四方,相依为齿唇。
閒尝道病殆,饮食药饵亲。
卓卓乎古道,难言但书绅。
今及其子交,知爱迈等伦。
不曰淡无味,如嗜千里莼。
其子又其孙,秀异良可珍。
架有万牙签,膝间又循循。
功名特土苴,学术要深淳。
工夫入细处,力行自忱恂。
推而致广大,直扶天地垠。
书积非易□,难欺是苍旻。
不观冬闭固,发为青阳春。
因知栽者培,根本前人身。
万事风絮尽,盛德修唯湮。
契稠无浪语,感旧还酸辛。
吾年七十近,不入时材揄。
眼昏惟内顾,遑知世妆新。
耳聋谢外闻,免饮聒者醇。
溪曲五亩园,安受闭户贫。
蔬畦野草径,月夕清风晨。
杖履携诸儿,俯仰时一巡。
残息尚可延,何幸里有仁。
岂无泰交期,得舆展转神。
远业归后主,我得为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