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下春芳接楚波,金堤勃窣路相过。窗中霁景烟姿远,帘外晨香露气多。
红颊倚墙花并蒂,绿阴翻槛树交柯。朝阳定有浮杯乐,醉墨何妨记永和。
猜你喜欢
雾窗寒对遥天暮(mù),暮天遥对寒窗雾。花落正啼(tí)鸦,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风翦(jiǎn)一丝红,红丝一翦风。
满天是雾花的寒窗对着天空渐暝的暮色,傍晚的天空遥遥对着寒窗的雾花。花儿凋零,啼鸦声声。乌鸦开始啼叫,正值落花时节。
垂着罗袖的影子显得清瘦不已。清瘦的身影正垂着罗袖。和风剪出一丝丝红线,红线似春风剪得整整齐齐。
参考资料:
1、纳兰性德,徐燕婷,朱惠国著.纳兰词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01:第69页
暮天:傍晚的天空。
风剪:即风吹。剪,有快速之意。一丝红:常用“红丝”比喻姻缘巧合。
这首词每两句都是反复回文。“雾窗寒对遥天暮”,从最后一个字“暮”倒着往前读,就是下一句“暮天遥对寒窗雾”;“花落正啼鸦”,倒过来也就是下一句“鸦啼正落花”,这就是回文诗的一种。一般的选本里很少会选这首词,原囚很简单:这是纯粹的文字游戏,并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和深刻内涵在里边。这道理是完全正确的,回文诗大多都仅仅是文字游戏而已,就像厨师雕刻出来的一朵精美绝伦的萝卜花,无论多漂亮,也只是正餐旁边的一个装饰。但是厨师愿意去雕刻萝卜花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要让整桌菜卖出更贵的价钱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炫技。这是人的天性,如果掌握了高于常人的技术,总忍不住会拿出来卖弄卖弄,没机会卖弄的话,在受到环境的刺激后,就会“技痒”。
从词的作法看,上片布景,下片说情,或者叙事、造理,这是宋词基本结构模式。回文体的歌词,大体上亦依此模式填写。上片的相关物景,包括雾窗、暮天,花落、鸦啼,经过回环往复,变而成为窗雾、天暮,落花、啼鸦,其实际项目并不曾添加。下片通过人物形态的转换,叙说故事。其之由袖罗、瘦影,风翦、红丝,变而为罗袖、影瘦,翦风、丝红,同样也不曾添加。无非是一位女子,于花落、鸦啼的背景下,通过风翦、红丝及翦风、丝红的变换,以展现其婀娜多姿的身段而已。这就是回文的奥秘。
这首词描摹的是眼前风物,虽然意义不大,但是依旧不失隽永别致。从中更可看到词人娴熟的文字技巧。
九江渊轮彭蠡东,江汶上下悬石钟。
洪炉大冶见奇怪,千仞硉矹云涛冲。
旁罗簨虡万石从,侧立跂行势飞动。
螭蟠蛇结增层岩,神剜鬼划森幽洞。
有如万钧陈未央,猛兽怒翅将腾骧。
岂同九耳丰山上,欲鸣犹待天雨霜。
南音函胡北清越,未许人人尽幽绝。
小声镗鞳大噌{左口右宏},留与坡仙泛明月。
长风巨浪相吐吞,金镛自奏天然声。
非雷非霆中清浊,龙渊蛟窟惊铿鍧。
献子歌钟景无射,千载寥寥声寂寂。
此石长留天地间,海若冯夷能拊击。
柳条待腊,甚卷帘、西风未损寒葩。晴爱冬暄,艳含秋色,分明栗里人家。
晚香愈佳。掩画屏、深贮明霞。笑髯仙、四海知名,满头霜雪一枝斜。
分与意园诗老,想南窗抱膝,小侧乌纱。潭水延年,瓶花多寿,欣逢扫雪煎茶。
暗添岁华。谱喜神、何独梅花。算东篱、日日重阳,酒须千斛赊。
远游当岁暮,为养反离亲。贫士千秋恨,依人万里身。
丹崖盘鸟道,黑水暗龙津。嗟我犹羁旅,离筵倍怆神。
荆门雪霁江树芳,巫峡冉冉愁云长。山猿杜鹃叫落日,风洒露沐何苍凉。
六龙从东来,晓气开扶桑。天高雨绝人事变,解环结佩空相望。
渚宫西澨连三湘,画中隐隐听鸣榔。安得置我栖其旁,为君一曲歌沧浪。
宦游三十载,田野久已疏。休沐遂兹日,一来还故墟。
山明宿雨霁,风暖百卉舒。泓泓野泉洁,熠熠林光初。
竹木稍摧翳,园场亦荒芜。俯惊鬓已衰,周览昔所娱。
存没恻私怀,迁变伤里闾。欲言少留心,中复畏简书。
世道良自退,荣名亦空虚。与子终携手,岁晏当来居。
楚些难招去干魂,正令舌在向谁论?中分白日归欹枕,全付青春与杜门。
凛凛咥人愁履虎,区区染指畏尝鼋。
残年誓报嗟何有?虚负明时养老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