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太守西曹吏,从在南都数往还。旧日为郎俱白首,今朝称寿对青山。
万松夹道将成石,一水当阶恰抱环。陵寝年年谒春旦,偶因嘉客得重攀。
猜你喜欢
春风几日落红堆,明镜明朝白发摧。
一颗头颅一杯酒,南山猿鹤北山莱。
秋娘颜色娇欲语,小雅文章凄以哀。
昨夜梦游王母国,夕阳如血染楼台。
才近中秋月已清,鸦(yā)青幕挂一团冰。
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黏(nián)天独自行。
刚刚接近中秋,月已清圆,似是在鸦青色的幕布上挂着一团冰盘。
忽然间,觉得今夜的月亮,独自行进在,与天隔离的空间。
参考资料:
1、霍松林著.宋诗举要: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6:第346页
2、陶文鹏主编.宋诗精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01:第668-669页
诚斋: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杨万里进士及第,授赣州司户,继调永州零陵丞。张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终身服之,并名其书室曰“诚斋”。鸦青幕挂一团冰:谓鸦青色的天空悬挂着一轮寒冰似的明月。幕:帷幕这里指天空。
元:同原。粘天:附着天。
俗话说:“月到中秋分外明。”诗的首句正是袭用这句俗语的语意。“才近”二字,扣题目的“八月十二”,只差三天,便是中秋,真称得上“近”了。本来每月的望日,月亮都是光明的,而这句俗语突出的是“中秋”,重点在“分外”。分外者,特别之意也,即较之其他月份更要清亮一点。八月十二,虽还未到中秋,但却接近中秋;虽未达到“分外”,却也是“已清”了。这已初步道出了题意。
第二句,进一步写“望”。诗人所望见的是“鸦青幕挂一团冰”。仰望高空,俨如帷幕,色比鸦青,倍觉淡雅。在这淡雅的帷幕之上,悬挂着一轮明月,色泽的优雅、美丽,颇能引人入胜。还不止此,在这里诗人不说“月”而说“一团冰”。团者,圆也;而冰的内涵首先是凉其次是亮,再次是白,这较之“一轮月”不仅更为形象,而且创造出一个既优美又冷清,既光明而又优雅的境界。它不仅给与读者以美的享受,而且能给人以情操的陶冶。
第三句在全诗中是一个转折,是第二句到第四句的一个过渡。“忽然觉得今宵月”,通俗易懂,简直就是一句白话。这种语言,新鲜活泼,是诚斋诗的特点之一。
第四句则说明“忽然觉得”的内容,也就是对“今宵月”的一个遐想。月是历代诗人最喜欢歌咏的景物之一。在诗人的笔下,月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而他们由月所引起的遐想,也是各不相同的。而诗人能独辟蹊径,别有所想,出人意表。诗人想的是这个月亮“元不粘天独自行”。“元”即“原”字,意思的“原来月亮并不是粘在天上而是独自行走的”。夜空片云全无,一轮明月高悬,似乎无所附丽,独自运行。设想新奇,月夜晴空的境界全出。
这首小诗,既创造出优美的境界,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又出以新奇的遐想,启迪着读者的思路;而那种通俗的语言,虽然传统的诗家,视为“鄙俗”,却使读者感到新鲜活泼。
元化首万类,圣学极几深。
有如亚圣贤,尚谨殆与淫。
浅见仅一斑,欢喜不自禁。
岂知天地全,於穆千圣心。
嗟哉我学子,进道宜骎骎。
立志务弘毅,异说毋交侵。
仁端验发见,精微试控寻。
超然见大体,皎日破重阴。
重新邹鲁传,挽回韶濩音。
当年不自勉,与物终堙沉。
神龙倏变化,岂复顾泥涔。
有来南山友,更唱共迭吟。
群材欲封殖,杞梓看成林。
殷勤劝学子,逆耳成良箴。
海国民皆兴礼义,潢池盗已息干戈。
农桑四境丰年屡,箫鼓千村吹气多。
已归净土结莲胎,更向尘寰见异才。读尽儒书千万卷,又从佛座授经来。
翡翠楼台白玉堤,碧山深处有轮蹄。神宫望接香烟际,阁道旋随斗柄西。
万乘旌旗云外合,两班环佩月中齐。官曹莫叹东西隔,又听星轺载紫泥。
璀璨云霞锦水滨,臣门近市绝嚣尘。道原可道非常道,身外求身自有身。
阅遍世情还学佛,商量花事且留春。敝庐风雨怀先德,老树盘柯覆比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