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辽海斗兵稀,边马乘秋转更肥。共道嫖姚新按塞,不愁明月满金微。
猜你喜欢
咫(zhí)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在近已咫尺的阳春三月,在一户普通的老百姓家中。
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归来,不放下破旧的帘子把房屋遮蔽起来。
一场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着丝丝的雨滴,土地里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泥土香味,里面还混杂着雨滴砸落的花瓣。
燕巢早已筑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个美丽的年华。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咫尺:距离很近。比喻春天的短暂。咫,古代称八寸为咫。
燕子秋去春来,巢于檐下,民间视为吉祥物。“寻常百姓家”即借鉴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因为燕子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主人也“不下旧帘遮”,热情的迎接燕子的归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两句,更是把燕子看成生活的一部分了。
古诗中燕子往往象征着幸福的生活。它们双宿双飞,本诗中的燕子也在主人的檐下幸福的生活。燕子的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燕子之乐,足见诗人之乐。诗歌生动的描绘了燕子的生活习性,表达了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
首句一个“咫”字,指八寸,也表现了暮春的转瞬即逝,抒发了作者对春的珍惜之情。“寻常百姓家”借用了刘禹锡的“飞入寻常百姓家”,歌颂了燕子不趋炎附势,不嫌贫爱富的质朴、高尚的品格,表达了燕子对百姓的眷恋。第三句“微”形容雨之小,描写了燕子在雨中穿梭无数次,为幸福的生活勤劳地筑巢,“泥香带落花”描写了春天温馨、幸福的场面。尾句是对燕子勤劳地赞美,也再次表现了人与燕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又是诗人幸福隐居生活的写照。
大隐翠屏孤,何许最正面。日落未落时,亭上来相见。
良朋驱言驾,敢自怯舆风。柳絮循郊色,先以慰别悰。
远落市嚣外,曰君古寺东。入门君适出,盆花为客供。
久坐需之至,须眉跃相从。呼酒三杯后,诗篇百首同。
翠竹生禅籁,文心于焉穷。忙能探兹候,始信志所公。
繇来肝共沥,只此亦无封。悠然俟晚磬,缅绪觉难终。
抵舍严更寂,黯默别为衷。
弥天作旅人,著处为眷属。新知与旧欢,凑集如云族。
堂上罗楚羞,堂下度吴曲。东阶串仆奴,西阶悬马毂。
面缕大如柱,盘鲜高于屋。鞭车行酒杯,犹恐欢不足。
咳吐寸寸肠,挥毫字字玉。不过沈宋门,宁作李王役。
世人眼如盲,相牵入阱狱。岂以瓮中鸡,而易云外鹄。
万事无奈君,难君只有贫。转贫客转多,贫岂奈君何。
展卷长吟,满纸上、啼痕狼藉。叹斯人、孤闱旅馆,悲秋嗟别。
青鬓安仁凋几许,伤神奉倩哀何极。怅飞琼,归逐彩云空,难寻觅。
春去也,芳华歇。人去也,音尘隔。况风帘梧影,倍增萧瑟。
彩笔休题描黛事,灵香恨少还魂术。按红牙,一曲谱离鸾,声呜咽。
五马东来隘里闾,旌旗照海奉安舆。时危未暇宽徭役,岁歉无劳进羡馀。
赤子弄兵先解散,乌衣侮法费驱除。兵戈满眼瞻王室,邮传时时附谏书。
秋风原上菊,百草同蕃滋。
霜至草已死,黄花始离离。
君子不独异,显晦顾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