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屡北丧,胡马遂南驱。羽书夜惊急,边柝乱传呼。
斗军却不进,关城势已孤。黄云塞沙落,白刃断交衢。
朔雾围未解,凿山泉尚枯。伏波塞后援,都尉失前途。
亭障多堕毁,金镞无全躯。独有山东客,上书图灭胡。
猜你喜欢
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
萧条虏(lǔ)尘净,突兀(wù)天山孤。
封将军新近消灭了胡人的主力,战士们和战马也都大口地喘着粗气。
敌人被消灭干净,边塞一片萧索、寥落,险峻的天山依旧那么孤单地高耸屹立。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都护:此处指封常清。
虏尘净:一作“虏塞净”,指没有战争。天山:横贯新疆中部,西部入中亚西亚,全长2500公里。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主要描写边疆安宁时战士们的生活情景。
前二句,“气亦粗”写出战士们征战极为辛苦劳累,又可见战士们因战胜敌人而士气高昂,欢欣鼓舞,还可见战士们为来之不易的安宁而高兴的同时,也有稍加休憩的愿望。如此复杂的思想感情,诗人准确地抓住了人马都大口呼吸的典型细节,并纤毫毕现地表现出来。想必当时诗人和战士们一样,也是“气亦粗”,于是抑制不住内心那份创作冲动,感而为义,发而为诗。
后二句,“净”字极言边塞十分安宁,也饱含着胜利的喜悦,还饱含着对艰苦征战的回味咀嚼。“孤”字既写出了天山突兀而出的奇景,更是诗人面对边疆安宁、寂寞的景象时放达心境的体现。“虏尘净”、“天山孤”两相对照,生动地反映了以前胡人驰骋天山,曾经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如今天山依旧,胡人已遁迹远去这一变化过程。
全诗读来,如闻战阵的战鼓之声,短促有力,铿锵动人,掷地有声,毫不拖泥带水,于极短的篇幅中,有叙事、有写景,形象地刻画出边塞平静时的生活情景,表现了诗人奋战边塞的万丈豪情和卓越的艺术水平。
昔当童冠日,从我久留连。转首二十载,游心先后天。
别来疏戚里,怅望旧山川。遥想寒窗夜,耽书不爱眠。
院落轻寒犹侧侧,园林黄鸟未交交。韶光幸自无人觉,谁遣东风染柳梢。
桂花分种出蟾宫,柯叶虽异根荄同。移来植向万仞峰,天高地阔风露浓。
柯如碧琅玕,织网罥出波涛寒。叶如蓝田玉,金刀刻成光煜煜。
吴刚有斧不敢侵,买臣睥睨停讴吟。月来清影亦萧瑟,雨后绿叶常阴森。
我昔游广寒,面受嫦娥诀。世间兰麝竟纷纷,天香自与凡花别。
便须和本移,不必凌风折。眼明见此秋风前,已觉身在青云边。
还将两袖黄金粟,散作奇香遍九天。
莺去春如梦,梅黄雨尚痴。
可堪明镜里,独自画蛾眉。
日出知何许,宵行有底忙。自疑缘寸草,不敢近扶桑。
琐碎岂堪数,神奇安得长。微风迹未扫,更待九秋霜。
中庭电光垂,四壁雨脚溜。初如单车驰,忽若万马骤。
并墙不相语,灯影照圭窦。翻思共按乐,日月不得又。
叔能糠覈肥,侄且藜藿瘦。买田嵩颍间,欲往今已后。
旦夕呼晁江,把酒且相就。更烦一上人,不语居坐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