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死投荒不自嗟,片鸿惊我白鸥沙。神交岂必从倾盖,身在何须复顾家。
过岭清霜披瘴色,怀人古戍有梅花。江山处处皆文苑,莫遣穷愁负岁华。
猜你喜欢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xù)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暝(míng)色笼鸳(yuān)瓦。休近小阑(lán)干,夕阳无限山。
春天的傍晚,帘外雨收云散,濛濛的飞絮粘在蝴蝶的翅膀上,使它欲飞还住。独居在高楼之上,无人相伴,只能感受到从四面八方吹来的料峭春风。
楼外柳丝已经凝成轻烟,暮色降临,笼罩在楼顶的鸳鸯瓦上。不要再凭栏远望,夕阳下绵延不尽的远山,只能引起内心的无尽伤悲。
参考资料:
1、闵泽平编著.《纳兰词全集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12年03月:第243页2、(清)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52页
玉楼:指华丽的楼阁。
柳烟:柳树技叶茂密似笼烟雾,故称。暝色:暮色,夜色。休近:《昭代词选》作“休问”。阑干:栏杆。
上阕,词人以渐进的手法写主人公独立小楼所见之景。首二句写主人公眼看楼外云散雨住,飞絮牵住蝴蝶飞行的脚步,一派春意阑珊之景,这样美好的景致不禁令人想入非非。接下来,词人马上反跌一笔,“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两句与楼外之景形成鲜明对比,主人公在小楼上,只能望着远处美好的春景,而回看四周,只有冰冷的四壁,感受到的也只有吹来的凉风,流露出主人公心中隐隐的伤感。
下阕首二句续写春色,景情交融:楼外是杨柳青青,暮色冥冥,烟笼翠瓦,楼中人则心有戚戚,笼在心头的是那如烟雾般的愁绪,进而逼出“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两句,暗自警告自己,切莫凭栏望远啊,在这蒙蒙之色中,只能眼见夕阳渐渐低沉,落入远山,而思念的人更在远山之外,望也望不到,只是徒增伤感罢了。结尾两句,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写主人公在小楼中所见之景,全为景语,但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毫无矫揉造作之气,令人回味无穷。词中之景都是从闺阁中所看到的,伤情之人眼中的景象都是凄迷伤感的,因此“不洗铅华,而自然淡雅。”此词写得十分含蓄,只描写景物而不明确表达其作词之意,很类似于《花间集》的风格。
凤冠昔日谒椒房,袖惹天家万寿香。更待数回花甲转,重来拜献九霞觞。
积铁崖根拥,喷琼地脉侵。江山生处僻,车马入来深。
虎落三家店,渔矶万柳阴。小安成旅次,风半复幽寻。
出城二十里,世界顿清凉。不觉发将白,才知日尚黄。
居人尽旗鼓,吾辈又冠裳。重见圣朝诏,羞挥泪数行。
周孔重儒教,庄老贵无为。二途虽如异,一是买声儿。
生乎意不惬,死名用何施。可心聊自乐,终不为人移。
脱寻余志者,陶然正若斯。
碧月出沧海,隐跃江波间。清辉翳微云,流光自澹闲。
星辰烂然明,河汉有薄寒。感彼高楼人,循阶独盘桓。
俯仰万古事,喟然悽心肝。岂独伤别离,颇惜良会难。
急欲慷慨舞,涕出已汍澜。下帷且归眠,久寐不能安。
伏枕屡辗侧,哀感已万端。梦见素心人,紫衣而锦襕。
抚琴共笑言,永誓结古欢。赠我青玉函,怜我缟衣单。
魂梦方欢娱,天鸡夜已阑。揽衣起徘徊,长夜浩漫漫。
仰首视玉衡,俯首倚阑干。
曾闻宝庆老人言,不见亲郊四十年。何幸圣时瞻盛举,咏歌留作画图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