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承侠者雄,摛词何尔雅。芙蓉秀浊水,清芬自堪把。
往知在倾盖,携手即中野。四顾邈无俦,幽怀浩倾写。
行行愉江宰,悒悒谁与解。讼庭凉飔生,商歌和弥寡。
有志迫未竟,强为时人下。
猜你喜欢
卢生富结撰,扬马有遗则。及乎为诗歌,雅好在李白。
春风扬波澜,浩渺靡所极。仰见朝霞媚,俯见水五色。
蛾眉一成妒,雄飞铩其翮。朝奏狱中书,夕为坐上客。
妻子不殢人,长歌下震泽。
欧生最晚交,其识乃先曙。旁猎六代言,郁为西京路。
五十而释褐,微官历扬豫。一为邑文学,再典州掌故。
游宦岂必达,深衷托豪素。掩抑再三叹,少小为名误。
宛宛照影姝,沾沾不虞妒。
峻伯青云姿,饰玉振鸣步。二十游京邑,兴文粲烟雾。
一出时贵倾,匪在戚与故。此道行世间,识者如其素。
岂不谐众欢,要睹中心慕。纾怀历下生,改辙遵广路。
雅郑辨已勤,况乃垂韶濩。
红泉声里独徘徊,帝子当年洗药来。怪底馀香至今在,四时芝朮有花开。
秋水长天接,空澄一色鲜。江光摇薄霭,山影倒寒烟。
去雁平沙外,归帆落照边。枫林红更好,消息早霜传。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líng)泠非世情。
盘涡(wō)鹭(lù)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
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
渭水秦山得见否?人今罢(pí)病虎纵横!
江边长满绿茸茸的细草天天逗引我愁绪更生;巫峡泠泠的流水声却不懂世故人情。
鹭鸶在急遽的漩涡中自得地沐浴是何心性,直挺独立的老树花儿开放得十分鲜明。
十年动荡的战乱,使天下变得一片昏暗,漂泊异乡的人们,几乎将要老死在孤城。
渭水秦山的长安,不知何时能再相见?如今人们都已疲病,路上却仍是豺虎纵横!
参考资料:
1、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73-274
吴体:即拗体。杜甫这类七律很多,但由于这首几乎全是拗体,所以特别标出。唤愁:指春草新生,引起愁绪。泠(líng)泠:细流水声,写巫峡的萧森之气。非世情:即不近人情。
涡:水旋流形成的深涡。底心性:即什么意思。
十年:这里是指自安禄山造反至此时已有十年了。异域:异乡,这里指夔州。因夔州地近边荒,因此说“异域”。
渭水秦山:指唐朝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罢病:指民力疲惫衰竭。罢,同“疲”,累。虎纵横:比喻横征暴敛。
此诗是看到眼前景物而抒写作者的愁怀:江边的丛草每天在生长起来,都在唤起我的愁绪。巫峡中泠泠流水,也毫无人情,惹得不能开怀。白鹭在盘旋的水涡中洗浴,你们有些什么愉快的心情呢?一株孤独的树正在开花,也只有你自己高兴。这四句是描写一个心绪不好的人,看了一切景物,都烦恼得甚至发出诅咒。“世情”是唐宋人俗语,即“世故人情”。“非世情”或作“不世情”,即不通世故人情。在这句诗里,可以讲作“不讨好我”。“底”字也是唐宋俗语,用法同“何”字,是个疑问词,即现代汉语的“什么”。“分明”二字与杜甫在别处的用法有些不同,意义较为含糊。大约强调的是“自”字。现在释为“自己高兴”,还是揣测,恐怕似是而非。
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转到抒情。诗人说,十年来兵荒马乱,使南方成为黑暗的地区,我这个异乡来的旅客,衰老在夔州孤城中,很想回长安去,可不知渭水秦山,这一辈子还能再见不。因为人已老病,而路上仍然是豺虎纵横。最后两句愁的是人民生活的艰辛,自己也无法还乡。
这首诗意义很明显,没有曲折隐晦之处。前四句虽然写景,但与《登高》《返照》二诗的前四句不同。作者已在写景之中表现了自己的“愁”,不是客观的写景了。每一句的艺术手法都表现在下三字。“暗”字也是杜甫的独特用字法。末句“虎纵横”是指上文的“十年戎马”。《杜诗镜铨》引张璁说:“虎纵横,谓暴敛也。时京兆用第五琦十亩税一法,民多流亡。”浦江清《杜甫诗选》亦用此说作注,以为末句是“借喻苛政”。这是从诗外去找解释,大约脑子里先有一句“苛政猛于虎”,看到杜甫的“虎纵横”就附会到苛政上去。于是再从唐史中寻找当时有什么苛政。于是找到了第五琦的新税法。不知杜甫诗中屡次以豺虎比兵灾。此处的“虎纵横”显然是照应上文的“十年戎马”,杜甫应该不会忽然丢开上文而无端扯到第五琦的苛政。毛大可论读《西厢记》的方法说:“词有词例。不稔词例,虽引经据史,都无是处。”读诗也是这样。诗也有诗例,不从诗中去求解,而向诗外去引经据史,决不能正确地解得这首诗。
此诗诗体属七言拗律。一首诗中,偶尔有一、二处平仄不合律谓之失粘。失粘之病,有时是作者平时读字音不准,弄错了平仄;有些是故意的,这就称为拗句。《愁》这首诗全是拗句,这就是吴体。这种拗法,只有在七言诗中出现,它们是律诗的形貌与古诗的声调的混血儿。
是谁溪里放船来,溪月随身上钓台。衰骨可供连日语,后生真有不羁才。
笑呼白鸟同诗社,旋掬清流当酒杯。欲赠夫君何所有,画阑新带瑞香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