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阳如束,母罥子足。伊其埽除,视葹则馥。媒媒厥好,以余贻辱。
迷阳如荼,母罥子裾。视葹则馥,伊其埽除。媒媒厥觏,以余贻诛。
迷阳施施兮,葹离离兮。将疢子治兮,益子之菑兮。
猜你喜欢
镜湖中有月,处士后无人。荻笋抽高节,鲈鱼跃老鳞。(《经方干旧居》甚为齐己所称)
斯文天未椓,世复有斯人。缥帙磨铅旧,泥封染墨新。
词华班马富,道术鲁邹醇。满腹经纶愿,逢时气益振。
浪子燕青气未平,秋风圃扇擅才情。三朝白发江湖梦,夜夜渔灯当火城。
遥望金陵几大臣,圣朝先后各经纶。江南地得依龙虎,海内天教网凤麟。
云白石头朝寄意,月明扬子夜驰神。老狂自信怀冲澹,驿使相逢问隐沦。
树色三山吴苑路,雨声万里汉家春。群公北向嗟疏懒,肯学文园卖赋人。
老我天行云卧处,白沙消息又南川。也知风月无边者,合与鸢鱼自在天。
世计东游西泛酒,天心南去北来船。卧林更有明朝兴,多少神仙一处眠。
属玉双飞水满塘,菰(gū)蒲深处浴鸳(yuān)鸯(yāng)。
白蘋(pín)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两岸霜。
扁(piān)舟系岸依林樾(yuè),萧萧两鬓吹华发。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鸀鸟双双飞离水面,水满小塘,菰蒲深处,鸳鸯两两戏水。
船桨划在满是白苹的水面上,我归来已晚,只看到秋日岸边的芦絮像霜一样。
我将一叶小舟系在岸边林荫下,上岸来,一阵秋风吹得我两鬓生起白发。
我不理万事,醉后又醒,只希望永远占据江上,欣赏这一轮明月。
参考资料:
1、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716-717
属玉:鸀,水鸟名,似鸭而大,长颈赤目,紫绀色。菰蒲:菰,即茭白;蒲,即蒲草。
白蘋:即白苹,水草。棹:桨。
林樾:指树林丛聚成荫处。
这首诗写于诗人三十七岁以前。清江曲是苏庠泛舟清江所作。诗人一生主要过着遁迹江湖的隐居生活,这首诗便以其自得其乐的心情,描绘了啸傲江湖、放任自适的闲逸生活。清江,泛指诗人居处附近的一条清澈江河。
前六句所写,既是诗人隐逸生活的一日,又是长年生活的缩影。一二句写观赏。诗人生活在江河边,触目之景,最多的是水鸟:鸀常常嬉戏在塘水中,不过一有动静,便双双惊起,飞离水面;倒是偶居不离的鸳鸯,在那菰蒲深处,“相对浴红衣”,可以不受外界“骚扰”。长时间地观赏这些可爱而有灵性的水鸟,诗人感到有趣,感到欣喜。三、四句写归来。徜徉在“清江”之上,其乐无穷,诗人流连忘返,待回来时,往往天色已晚。桨划到白苹盛开的岸边,他向岸上望去,只见岸上挺立着丛丛芦苇。雪白的芦花连成一片,好像是给两岸铺上了一层皑皑的浓霜。情景如画,诗人心旷神怡。五、六句写系舟。将一叶扁舟系在岸边林荫下,上得岸来,迎面一阵萧萧秋风,吹起了诗人两鬓花白头发。如平镜的水面上起了一阵涟漪,诗人心田也掠过一个念头:对那些热衷于用世的人来说,这种江湖隐逸生活太平淡乏味了,不过,他却觉得其中有无限的清情趣。因此最末两句,诗人表明自己的志趣。“万事不理”,指不问人事,不与世事。观其一生出处,这里有着诗人与现实不合作的意味在内。“弄明月”,指赏玩月色。诗人声称:我就喜爱这种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生活,万事都不必、也不愿去理会,每日除了醒复醉、醉复醒外,便是“长占烟波弄明月”,小楫轻舟,永远占据在烟波江上,优哉游哉地观赏风景,玩赏月色,这是十分舒心惬意的。
这首诗,以属玉、鸳鸯、菰蒲、白苹、芦花、扁舟、林樾等景物,创造出一种幽美清新的江湖世界,活动在其间的诗人,又是一位孤高出尘、自由不羁的隐逸者,因此,全诗给人以一种脱尽尘世烟火的感觉,而使苏轼大为赞赏:“此篇若置太白集中,谁复疑其非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认为可与李白诗媲美。其与李白诗相似处有二:寄情山水、纵酒行乐、萧散洒脱的不群风致相似;随兴挥洒、辞气夸张、清新自然的飘逸风神相似。
景胜诗怀旷,愁围酒力降。
地雷晴破石,山雨夜翻江。
梦远蓬莱馆,香余薜荔窗。
谅无封建迹,白首困南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