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气南逾热,僧林晚暂栖。云开一江去,日在万山西。
修竹凉风至,昏鸦古木齐。凭高忽洒泪,清世有征鼙。
猜你喜欢
今年寒较早,十月雪霏霏。
冰渚鱼深逝,风林鸟倦飞。
家人催买炭,客子虑无衣。
便好骑驴过,羊羔酒正肥。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醻无复见前贤。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窘步相仍:窘步,迈步迫促。相仍,相沿袭。这里指以诗唱和酬答时次韵诗受到别人诗韵脚的束缚,不能自由表抒己意。古人有用诗歌相互酬答唱和的传统。起初,和诗时只要和意即可,和诗的体式、韵脚都不用顾虑。但是后来,却发展为和诗必须用所和之诗的韵,这称为和韵。和韵有同韵与次韵之分,同韵,是韵同而前后次序不同;次韵,是韵同且前后次序也相同。这种方法源于元白,皮日修、陆龟蒙也这样写,到了宋代苏轼、黄庭坚后,和韵次韵盛行,成为诗的一种体式。
这首诗是批评诗歌酬唱中的和韵风气。由于这种次韵酬唱的诗往往受到原诗韵脚的拘束和词义的限制,使作者不能自由地抒发自己的心迹,反要俯仰随人,窘步相仍,因此,元好问对这种诗风给予了辛辣讽刺,指出其“亦可怜”。要求诗人应该象庾信那样“纵横自有凌云笔”,大胆自由抒发自己地真性情,不要做随在别人后面的亦步亦趋的可怜虫。
手持兵甲挽天河,铁石心肝尚枕戈。
宾客三千毛遂少,将军百万李陵多。
风波如此子焉往,天道不然人奈何。
岭海书生今已老,天涯无石为君磨。
白云在青天,
可望不可即。
浩歌梁甫吟,
忧来凭胸臆。
铁骑昆明道,戈船粤水西。诸君催转战,天意罢征鼙。
象饮蛮江靖,鸢飞浪泊低。须知尺一诏,不异下金鸡。
谁伴幽人饱岁寒,霜葩雪干翠琅玕。
眼前交道如渠少,好作长年耐久看。
曩时随我起鄞江,望我山灵与径双。狡兔有时平地起,莫于旧处守枯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