戟府临秋气自威,林亭过雨日能辉。但邀文士挥彤管,不愿将军试铁衣。
云湿白花篱槿重,风摇朱果石榴稀。弯弓欲看双禽堕,海阔天晴雁不飞。
猜你喜欢
霭霭纷纷缘底事,故来波上罩晴沙。
莫教散入沧溟去,却恐能迷上汉槎。
栖乌飞绝。绛(jiàng)河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diàn)眠清樾(yuè)。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
绛河:即天河。簟:竹席。樾:成荫的树木。
此词写退隐生活中一个吹笙自娱的清夜。
乌鸦已归林栖息,不再飞翔。天河笼罩着淡绿色的雾霭,透过它,可以看见时隐时显,若有若无的星光。绛河,即天河。古人观星象以北极星为标准,天河在南,南之代表色为丹、为绛,所以天河又叫绛河(见明王逵《蠡海集·天文类》)。此时,正好点燃香炉,展开竹席,卧于清荫之下。簟(diàn),竹席。樾(yuè),成荫的树木。“花影吹笙”,是在花影下吹笙的省文。“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音乐与淡黄月色,扶疏花影互相映衬,越显得空灵剔透。
近代词评家俞陛云激赏此句并以近人鸥堂词“月要被它,愁着酒般黄”比较,认为没有“花影”两句融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下片即接写笙声,如好风碎竹,雪清玉脆。昭华,古乐器名,即玉管。传说秦咸阳宫有玉管,长二尺三寸,二十六孔,上面刻有“昭华之琯”,此指笙。“弄”,有两层意思,一指奏乐,又指一曲为一弄。咽,谓箫声幽咽,如泣如诉。“凉满北窗”呼应“临风”,故鬓丝撩乱,纶巾吹折。软红,即红尘,如此良夜,如此风情,那些碌碌奔走于红尘之人,是不能够理解、不会欣赏的。
清代词评家宋翔凤认为“此词正咏吹笙也。上解(片)从夜中情景点出吹笙。下解‘好风碎竹声如雪’,写笙声也。‘昭华三弄临风咽’,吹已止也。‘鬓丝撩乱’,言执笙而吹者,其竹参差,时时侵鬓也。如吹时风来则‘纶巾折’,知‘凉满北窗’也。”(《乐府余论》)正所谓“草灰蛇线”,脉络分明。
落日挂征帆,西风客袂单。
灯明村店近,船重水程宽。
芦蓼作秋意,汀洲生晚寒。
钟声烟外寺,山色梦中看。
积雪悬崖照幽谷,轰雷破石响空山。
直疑天上银河水,倒泻千岩万壑间。
筋力衰难强,伤心苦涕零。箧多留尺素,药仅致空青。
传后吾何述,生前已自铭。帷堂才一恸,恨莫听讴铃。
水落天空溽气收,微茫烟渚隔沙邱。寒催砧杵千家月,霜到关河几树秋。
声断塞云闻雁过,光侵池草见萤流。感时王粲心徒切,独倚荆南万里楼。
山阳遗韵在,林端横吹惊。响迥凭高阁,曲怨绕秋城。
淅沥危叶振,萧瑟凉气生。始遇兹管赏,已怀故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