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池行乐去,池树色已暝。雾下夕衣凉,月上风帘静。
饥禽堕疏竹,鸣蛩出深井。夜久人事息,萧然诸念屏。
猜你喜欢
不作太白梦日边,还同乐天赋池上。池上新年有荷叶,细雨鱼儿噞轻浪。
男儿学易不应举,幽人一友吾得尚。此池便可当长江,欲榜茅斋来荡漾。
山僧(sēng)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小娃撑小艇(tǐng),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两个僧人坐着下围棋,竹树树阴遮盖了棋盘。
再无他人能在竹林外见到他们,人们在竹林外的话可以听到两位僧人微小的落子声。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39-240
2、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93
山僧:住在山寺的僧人。对棋:相对下棋。
下子:放下棋子。
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白莲:白色的莲花。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第一首诗写山僧对弈,也是自己心态的一种反映。深山里的和尚本来就是与世无争,他们又在竹阴下下棋,那种不染一丝尘埃般的清净,令作者神往。“山僧对棋坐”,起码有两个和尚;“时闻下子声”,有人在旁边听,那么至少是三个人了。这首诗人物全都隐藏不露,所以虽有三人活动,也觉得清幽无比。尤其最后的那句“时闻下子声”更如天籁音乐,烘托了真正的宁静。
第二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平凡生活的小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东篱摇落半荒烟,羡尔閒亭晚尚鲜。客到白衣堪共醉,花芬綵笔转堪怜。
河阳色满从先竞,官阁风和亦后妍。但取寒芳宜野佩,新诗何用牍三千。
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酒容红嫩,歌喉清丽,百媚坐中生。墙头马上初相见,不准拟、恁多情。昨夜怀阑,洞房深处,特地快逢迎。
月钩斜上夜迢迢,瓜果当筵冷露飘。天为佳期长玉漏,人传绮语度银桥。
一年离别情难尽,片刻团圆恨亦消。底事神仙难免俗,也同儿女赋桃夭?
礼为王人重,关亭道路除。荒城初部落,名镇古巫闾。
习俗便乘马,生男薄负锄。传闻断腕地,岁岁作楼居。
道流为柱史,教戒下真仙。 ——严维共契中元会,初修内景篇。 ——鲍防游方依地僻,卜室喜墙连。 ——谢良辅宝笥开金箓,华池漱玉泉。 ——杜弈怪龙随羽翼,青节降云烟。 ——李清昔去遗丹灶,今来变海田。 ——刘蕃养形奔二景,炼骨度千年。 ——谢良弼骑竹投陂里,携壶挂牖边。 ——郑概洞中尝入静,河上旧谈玄。 ——陈元初伊洛笙歌远,蓬壶日月偏。 ——樊珣青骡蓟训引,白犬伯阳牵。 ——丘丹法受相君后,心存象帝先。 ——吕渭道成能缩地,功满欲升天。 ——范淹何意迷孤性,含情恋数贤。 ——吴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