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上榜初开,共贺江南得秀才。好是青萝居士说,近来文运属天台。
猜你喜欢
天柱峰头吐细泉,清音亭下玉琅然。
可能为涤肝肠滓,容我超摇五洞天。
船下广陵(líng)去,月明征虏(lǔ)亭。
山花如绣颊(jiá),江火似流萤(yíng)。
小舟朝广陵驶去,明月照着征虏亭。
远望山花如美丽的绣颊,江上渔火像点点的流萤。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21.
2、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00-801.
征虏亭:东晋时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郊。广陵:郡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
绣颊:涂过胭脂的女子面颊,色如锦绣,因称绣颊。亦称“绣面”,或“花面”。一说绣颊疑为批颊,即戴胜鸟。这里借喻岸上山花的娇艳。江火:江上的渔火。江,咸本、玉本、郭本、朱本俱作”红“。刘本注云:江,今本作红,江字为胜。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此诗开头“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两句写诗人坐在小舟上回首仰望征虏亭,只见那高高的古亭在月光映照下,格外轮廓分明。
第三句:“山花如绣颊。”唐人风俗,少女妆饰面颊,称“绣颊”。白居易有诗云:“绣面谁家婢,鸦头几岁女。”刘禹锡亦有诗云:“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扶。”李白是以“绣颊”代称少女,以之形容山花。这句诗是说,那征虏亭畔的丛丛山花,在朦胧的月色下,绰约多姿,好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女,伫立江头,为诗人依依送别。
第四句:“江火似流萤。”意思是说,那江上的渔火和江中倒映的万家灯火,星星点点,闪闪烁烁,迷迷茫茫,像无数萤火虫飞来飞去。
全诗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醉的春江花月夜景图:岸上山花绰约多情,江上火点迷离奇幻;古亭静立于上,小舟轻摇于下,皓月临空,波光滟滟。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感情和出游的喜悦,都从画面中显现出来。
这首小诗写景简洁明快,近乎速写。李白善于从动的状态中捕捉形象,聚精积萃,抓住客观景物在特定环境下所显示出的特有神态,以极简练的线条,迅速地勾勒出来,虽寥寥数笔,而逼真传神。如诗中的船、亭、山花、江火,都以月为背景,突出诸多景物在月光笼罩下所特有的朦胧美,唤起人的美感。
先生奇才天下闻,先生早达非隐沦。名园十亩手自辟,远意正在桑榆曛。
苍生日夕要霖雨,碧山岂得留閒人。君不见晋公绿野晚始就,魏公老圃当秋芬。
人生适志亦有日,弹丸鸮炙空劳神。隐待园,园待隐,尘海茫茫几时尽。
会须重梦竹间翁,烟雨春风谢招引。
声名赫赫在穷塞,眉宇堂堂真丈夫。
腰剑臂弓轻赴敌,无人不伏魏黄须。
朔风吹雪遍原野,谁卧衡茅若冻蝇。玉署寒生催赐酒,金槃光动忆分冰。
絮穿阁道粘珠箔,花重旃房压綵绳。田野何由称贺表,五云高御六龙升。
登庸局面变,报复念头差。
贬削村夫子,褒崇笑夜叉。
春气入楚泽,原上草犹枯。
北风吹栗林,梅蕊飒已无。
我行亦何事,驱马无疾徐。
楚人信稀少,田亩任蓁芜。
空有道路人,扰扰不留车。
悲伤彼何懒。
欢息此亦愚。
今我何为尔,岂亦愚者徒。
行行楚山晓,霜露满陂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