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极阳生脽玉花,飘飘飒飒遍天涯。歌楼酒肆呼茶急,绣户重裀乐贵家。
猜你喜欢
翩翻飞舞布田垓,似絮还疑玉蕊梅。
一夜扑窗春蝶戏,好风吹去又推来。
绕阑莫惜酒行频,开到姚黄已暮春。琼树今朝歌正好,彩云昨夜梦非真。
园林虽不异前日,车马可怜非旧人。欲倩东风问蝴蝶,花前谁是百年身?
汉使昔年离别。攀(pān)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羌(qiāng)笛一声愁绝,月徘徊。
长叹愁思,与你离别之情,攀爬在稀疏的柳枝上、折断的梅枝上、还有西部的楼台上,难舍难分。
千里之外的边关覆盖在春雪里,远去的雁群已经飞来,却不见你的身影。那长叹愁思,只有月亮的影子在西北戈壁滩上徘徊。
参考资料:
1、陈如江编注.红楼别夜堪惆怅花间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08:第21页
2、周青著.青蛾文集3: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11:第67页
汉使:本指汉朝出使西域的官员,这里泛指远戍西陲的将士。攀弱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折寒梅:折梅花以赠远人。上高台:登台遥望,以寄乡思。
玉关: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羌笛: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已有2000多年历史,流行在四川北部阿坝藏羌自治州羌族居住之地。月徘徊:意谓月亮也被凄怨的笛声所感动而在空中徘徊。
此词表现征人思妇的离愁别怨。
上片采用铺叙的手法。点明人物、时间、情事,追述征人当年离别的情景。“攀弱柳”句,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组接成动人的离别画面,蕴含着依依难舍的深情。攀柳、折梅、上高台,这些动作均围绕“汉使离别”这一中心而层层展开。既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又蕴涵浓浓的离别情意。所以耐人寻味。
换头处描写思妇遥想边塞风物,“千里玉关春雪”。构成一幅富有边塞特征的辽阔苍茫的画卷,寄托着对于远方亲人的急切思念;然而“雁来人不来”,表达出失望寂寥的愁告。结末两句借助富有特征性的羌笛、明月视听意象的刻撕,消染出凄清、悲凉的情感氛围,渗透着征人思妇格外浓烈的悲。王昌龄《从军行》诗歌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无怨之意。那金闺万里愁。”温词与王诗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品摆脱了温词绮美秫艳的一般风格,而是择用歌咏边塞题材的典型意象,通过短促刚直的句式、质朴简洁的语言。更为深切自然地抒写了征人思妇的愁怨,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享受。
鹤影萍踪总莫凭,浮生谁为證三生。护经白刃身俱赘,守律清流唾不轻。
一篑难将馀骨补,半涂空托寸心盟。别时已恐无时见,几度临行未肯行。
嵩岳降英灵,生申维仲默。威凤抟紫霄,祥云捧丹日。
得岁劣陈思,齐年过王勃。今古三少成,惜哉同六极。
一自衔哀别蓟门,几回惆怅叹鹤群。春风拟约寻诗伴,同上三茅看白云。
绿章伏剑青铜吼。紫皇夜醉摇星斗。银汉有风波。仙郎休渡河。
上清沦小谪。鸡唱瀛州白。霖雨起苍龙。还来朝帝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