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得霜秔弟子舂,掌中山雀钵中龙。
诸方衲子归香积,可奈斋时一片钟。
猜你喜欢
椒(jiāo)聊之实,蕃衍(yǎn)盈升。彼其之子,硕(shuò)大无朋。椒聊且(jū),远条且。
椒聊之实,蕃衍盈匊(jū)。彼其之子,硕大且笃(dǔ)。椒聊且,远条且。
花椒树上果实累累香满园,繁衍丰茂采来可把升装满。那至诚至敬仁义的君子啊,他形象高大不能表之以言。愿他像果实累累的花椒树,繁密枝条伸展得长长远远。
花椒树上果实累累香满园,繁衍丰茂两手采来一捧满。那至诚至敬仁义的君子啊,他诚实高大而且忠厚良善。愿他像果实累累的花椒树,繁密枝条伸展得长长远远。
参考资料:
1、王秀梅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28-229
2、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25-227
椒:花椒,又名山椒。聊:同“莍”,亦作“朻”、“梂”,草木结成的一串串果实。蕃衍:生长众多。盈:满。升:量器名。硕大:指身体高大强壮。无朋:无比。且:语末助词。远条:指香气远扬。一说长长的枝条。条:长。
匊:“掬”的古字,两手合捧。亦通。笃:厚重。形容人体丰满高大。
根据胡长青的说法,把此诗理解为赞美男子的诗应更为切合诗旨。他说,因为《诗经》所产生的时代,属于父系社会,男子早已享有无上的权威,这时期的生殖崇拜是以男性为主题的,称赞子孙众多,是对男性生殖能力的颂扬。把生育单纯地归之于妇女,囿于现代的认识习惯,不免惑于事物的表象了。再考察一下诗的本身,通观全篇,并不存在一处描写妇女某种特征的字句,况且“硕大无朋”“硕大且笃”,不是描绘妇女的词语。如果与《卫风·硕人》对妇女身材的描写相对照,更可明了二者的区别。
此诗首先以兴的手法,抒写景物之美。粗大虬曲的花椒树,枝叶繁茂,碧绿的枝头,结着一串串鲜红的花椒子,阵阵清香,随风飘动,长势喜人,丰收在望,采摘下来,足有满满的一升。接着,以此为铺垫,以椒喻人,赞美那个高大健壮的男子,人丁兴旺,子孙像花椒树上结满的果实那样众多。比喻新奇、妥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后两句又回到了对花椒的抒写上,但因有了中间比喻部分的过渡,已不同于前两句的单纯起兴,而是比兴合一,人椒互化,前后呼应,对人物的赞美进一步深化,含蕴隽永,有余音袅袅之感。而语尾助词“且”的连用,更是增强了情感的抒发,企慕之意,可谓一往情深。
此诗的第二章几乎是第一章的再现,只是调换了两个字,这种复沓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某种事物的反复吟诵,可以收到一唱三叹、情意深致的艺术效果。此诗另一个更为突出的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朱熹《诗集传》)。比兴的运用,不但使诗的开篇较为自然,没有突兀感;而且以人所共知的美好事物喻人,较含蓄通俗地表现出被赞美主体的品性内涵,易于为人理解、认同。这在《诗经》中运用得极为广泛,“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王逸《楚辞章》),也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所普遍接受。
汉地今朝尽,高天去日长。山川送形影,冰雪到膏肓。
败垒封狐窟,平沙古战场。予生甘灭裂,心迹此时伤。
生香孤馆在,只燕子,旧巢安。怅左华右竹,东张西角,噩梦难圆。
歌残曼声金缕,剩五更残月照啼鹃。满目幽花野草,伤心落叶哀蝉。
妒花风雨护花幡,憔悴损芳颜。有秋雁新诗,簪花法帖,种种销魂。
无端多情多病,更多愁多怨费缠绵。一笑悬崖撒手,茫茫流水空山。
深居观元化(一作群动)。
悱然争朵颐。
谗说相啖食。
利害纷●【左口右疑】●【左口右疑】。
便便夸毗子。
荣耀更相持。
务光让天下。
商贾竞刀锥。
已矣行采芝。
万世同一时。
洛阳二月百花红,金谷春閒步障空。何似诗家真富贵,蔷薇花列锦屏风。
世变关心意不平,绛帏终夜侍谈兵。九重宵旰忧群盗,三窟经纶羡钜卿。
庙算即今容败将,天心终古爱苍生。底须惆怅江南路,百万黄巾识姓名。
射的山前雨垫巾,篱边初见一枝新。
照溪尽洗骄春意,倚竹真成绝代人。
餐玉元知非火食,化衣应笑走京尘。
即今画史无名手,试把清诗当写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