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公送客过钱塘,移得苍松数尺长。
枝带故山寒雨色,根分新壤茯苓香。
舟中偃盖幢幢势,眼底凌云寂寂芳。
归去琴书堂上坐,种来无处不生凉。
猜你喜欢
路入衡南深更深,鹧鸪啼雨昼阴阴。红香溪涧桃花水,绿荫人家桂树林。
山势遥连郴岭秀,乡言半带广州音。閒过旧日南薰院,一曲虞弦万古心。
冬宵(xiāo)寒且永,夜漏宫中发。
草白霭(ǎi)繁霜,木衰澄清月。
丽服映颓(tuí)颜,朱灯照华发。
汉家方尚少,顾影惭朝谒(yè)。
冬天夜晚冷又长,宫中传出更鼓响。
白草茫茫蒙浓霜,木叶萧疏冷月朗。
华服映我衰颓容,红灯照我白发苍。
正当朝廷尚年少,上朝不禁顾影伤。
参考资料:
1、邓安生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77-78
永:长。夜漏:漏,漏壶,古计时器。此处夜漏是指报更的鼓声,即漏鼓。
霭:霜雾迷茫的样子。澄,澄清明朗的样子。
尚少:用汉代颜驷不遇的典故。谓老于郎署,喻为官久不升迁。
本诗借景抒情,以冬夜的肃杀衬托自己途失意的萧索。又以丽服、朱灯与颓颜、华发的对比,表现诗人无奈的迟暮心情。
不是真写自己老迈无用,顾影自惭,而是写自己不受重用,与执政者的心意相左。王维早在天宝十一年即为吏部郎中,而至天宝末,转为给事中,官阶并未升迁。据《旧唐书·李垣传》:“杨国忠秉政,郎官不附己者悉出于外。”当时,被排挤出朝廷的有“尚书十数公”,而同时启用了一批归附于杨国忠的年轻人。王维虽未外调,但给事中是谏官,在杨国忠一手遮天的极权统治下,可谓无言可进,无言可采。诗人的孤独与苦闷之情,只能在诗中作委婉的流露。
天宝年问,李林甫和杨国忠先后当政,王维对这两个反动腐朽的政治集团都有所认识,不愿同流合污,但既然在朝为官,也不能不与其敷衍周旋。诗人内心极其苦闷,身在朝廷,心存山野。在这首诗中,他叹老嗟卑,惭愧无用,却隐隐地流露出对当朝援引朋党、年少竞进的不满。诗从他人值省中起笔,写寒夜漫长,漏滴声声,宫外草白霜凝,木衰月清。这萧条冷寂的冬夜景色,更加强了诗人的迟暮之感。五六句自绘其形,丽服与衰颜、朱灯与华发相互映照,对比鲜明。言简韵促,寓慨深沉。
宪节多年颂缙绅,除书又喜出枫宸。一天风景贤声著,万里云山要路新。
见说召公将入相,空怀寇老可安民。此行料想难羁久,终外调元鼎鼐臣。
日照绀园秋,登临阁上头。云随飞鸟没,天入大江流。
华盖瞻双阁,金沙见十洲。龙王宫里月,夜夜白莲浮。
平接上峰去,忽从林莽颓。奇情供一径,并送此中来。
出门山未曙,风叶暗萧萧。月影临荒栅,泉声近废桥。
岁经秋后役,程在洛中遥。寄谢金门侣,弓旌误见招。
中园植佳橘,插棘为储胥。
橘根阳未萌,棘枝已扶疏。
终年高且深,势盛凌橘孤。
岂以雨露偏,良由习性殊。
非类不可依,橘其防厥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