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好相见,雨中殊寂寥。幽怀催染翰,高兴忆乘潮。
径湿残红上,阶冲片绿销。此时君不过,何以谢清宵。
猜你喜欢
客子清晨卧江阁,老树闭门风雨恶。
渔舟满眼乱波涛,杀气冥冥塞寥廓。
地炉火冷席无毡,短衣百结双履穿。
寒食清明不归去,故山松柏空云烟。
先生适自江东至,行李兼旬共留滞。
登楼王粲谩多才,献策刘蕡甘下第。
三鳣聊尔拥皋比,一鹗未负风云期。
青春白日麟凤远,长林丰草豺狼饥。
十年烽火暗南极,戎马纷纷未休息。
朝廷耆旧困草莱,乡里儿童夸膂力。
我今旅食向孤城,君亦胡为念远行。
人生只在意气合,世乱未觉文章轻。
野人岂知天下事,杜宇夜啼花满地。
狂如贾谊惟痛哭,贫似扬雄空识字。
昨夜封书与雁归,妻孥应怪苦回迟。
丈夫磊落志千载,一日穷途何足悲。
雨中闭阁自焚香,门外诗来故故忙。梦里风骚犹远在,却教白日破羲皇。
雩歌君懒和,佳雨亦徐来。太守亭边喜,杜陵诗里催。
楼花润色点,江鸟乱空回。勇读知鎏麦,子耕沾足哉。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yāo)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héng)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去年相送于余杭门外,大雪纷飞如同杨花。如今春天已尽,杨花飘絮似飞雪,却不见离人归来,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呢?
卷起帘子举起杯,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月光无限怜爱那双宿双栖的燕子,把它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画梁上的燕巢。
参考资料:
1、李静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55
余杭门:北宋时杭州的北门之一。
“对酒”句:写月下独饮。姮娥:即嫦娥,月中女神。亦代指月。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远在润州时(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润之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此词是作者假托妻子在杭思己之作,含蓄婉转地表现了夫妻双方的一往情深。
上片写夫妻别离时间之久,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去年相送”;离别的地点——“余杭门外”;分别时的气候——“飞雪似杨花”。把分别的时间与地点说得如此之分明,说明夫妻间无时无刻不在惦念。大雪纷飞本不是出门的日子,可是公务在身,不得不送丈夫冒雪出发,这种凄凉气氛自然又加深了平日的思念。后三句与前三句对举,同样点明时间——“今年春尽”,气候——“杨花似雪”,可是去年送别的丈夫“犹不见还家”。原以为此次行役的时间不长,当春即可还家,可如今春天已尽,杨花飘絮,却不见人归来,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呢?这一段引入了《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既工,语亦精巧,可谓推陈出新的绝妙好辞。
下片转写夜晚,着意刻画妻子对月思己的孤寂、惆怅。“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说的是在寂寞中,本想仿效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卷起帘子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结尾三句是说,妻子在人间孤寂地思念丈夫,恰似姮娥在月宫孤寂地思念丈夫后羿一样。姮娥怜爱双栖燕子,把她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那画梁上的燕巢,这就不能不使妻子由羡慕双燕,而更思念远方的亲人。
云度岩扉风振谷,迅雷惊起蛟龙。天威汹汹变晴空。搅翻银汉水,倾入宝莲宫。雪浪奔冲凌翠麓。陇头低挂双虹。人间热恼尽消融。此流长不断,万折竟朝东。
丧归荆楚痛遗民,修好行人继入秦。
不待金仙来震旦,君王已解等冤亲。
因心克孝,位震遗芬。宾天道茂,轸怀气分。
发祗乃祀,咳叹如闻。二歌斯升,以咏德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