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都门去,为子重延伫。往来冲风尘,此心良独苦。
嗟彼汗血驹,逸足非无取。不与孙阳知,弃置欲谁语。
于今事已白,坦然无龃龉。否泰互相仍,伸屈无定所。
不见秋天鹗,一旦摧毛羽。行看六翮齐,云衢任飞翥。
猜你喜欢
作社无人唤拾遗,不妨步屧趁儿嬉。一壶春色千峰顶,回首他年忆此时。
朱楼彩舫,浮瓜沈李,报答风光有处。一年尊酒暂时同,别泪作、人间晓雨。
鸳鸯机综,能令侬巧,也待乘槎仙去。若逢海上白头翁,共一访、痴牛騃女。
行行夜郎界,冉冉夏初时。家山念非远,斗杓已屡移。
所苦道路险,步屧凌廞
不入招提境,安知白日閒。懒云长卧石,残雨不归山。
鸟逐空花落,僧随飞锡还。开窗见城阙,应似出人间。
倚枕数更筹。清夜悠悠。竹风荷露小窗秋。往事迷人浑不省,总是离愁。
无赖是横眸。济楚风流。一时搂揽著心头。调数梦魂将我去,明月重楼。
昔(xī)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hán)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当年乘醉登上归家的帆船,看那两岸隐隐的青山前太阳已落下一半。
此时此刻,最迷人的还是返照入江,满江一片红光,那江面上的点点白帆,在夕阳的辉映下,宛若水中的女神们一齐穿上了淡红的衣衫。
参考资料:
1、赵山林,潘裕民.桃李春风一杯酒——宋诗经典解读:中西书局,2009-10-1:第55页
昔年:往年;从前。归帆:指回返的船只。
好是:好像;犹如。亦作”好似“。涵:包含。水仙:传说中的水中神仙。
李觏的这首《忆钱塘江》,独辟蹊径,与众不同。诗人在诗中不写气势恢宏的钱塘江潮,而以“醉”这一传神的诗眼统摄全篇,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醉眼中夕阳映照下的钱塘江奇景。
诗的前两句“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写诗人当年乘醉行船归来,一路观赏着钱塘江傍晚的美景。首句中的“昔年”二字,紧扣诗题的“忆”,表明诗人是凭自己的记忆来描绘他当年观赏钱塘江之奇景的;“乘醉”二字则告诉人们他当年是醉眼赏景的。正因为诗人是醉眼赏景,所以他放眼望去,隐隐约约地看到夕阳西下,一半已隐身匿迹,另一半还悬挂在山头上,仿佛山口衔着半个夕阳似的。次句中的“隐隐”、“衔”诸语下得颇为精妙,很切合诗人醉眼赏景的特点。
诗的后两句“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这里,诗人先以“好是”二字提示下文将拓深诗的意境;继而,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返照入江的情景;最后,则展开想象的翅膀,以“水仙齐着淡红衫”奇妙的比喻艺术地再现了夕阳辉映点点白帆的奇景。这两句诗亦实亦虚,虚实相间,也完全切合诗人醉眼观赏醉景——令人陶醉的钱塘江奇景的特点,体现了作者的奇思异想。
午枕惊回一梦馀,间关枝上听催酤。已招十客花为友,更觅千头橘作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