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衡门一径寒,青云何事问鱼竿。辉煌卤簿留丹壑,摇曳旌旗度翠峦。
永夜薇花千吏肃,深春棠树万人欢。酬知不尽书生意,慷慨鱼肠抱月弹。
猜你喜欢
可惜团团月,还来绝塞明。照人幽近死,到地自无声。
孤雁忽然过,远钟何处鸣。岭南应更苦,夜夜落荒城。
人无害虎心,虎无伤人意。彼此不关防,何妨打觉睡。
朵云收。报远书、旋写旋休。梦影半残,落木萧萧成秋。
几吟醉斜街晚,絮飏空、花药红稠。凉飙转,雕阑外、乱钟催送离愁。
联辔何时再游。知驻马湖阴,试酒楼头。听水听风,雪爪而今鸿留。
教箫玉夜红桥好,为钓诗天与垂钩。颙望久,流萤旧地,频梦扬州。
反照入闾(lǘ)巷,忧来与谁语。
古道无人行,秋风动禾黍(shǔ)。
夕阳的斜照,射入了深深的闾巷,有谁和我说话,排解新来的忧伤。
古道荒凉,黄昏时很少看到行人,秋风掀动禾黍,我愁思绵绵无量。
参考资料:
1、蒙万夫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331-332
反照:即返照,夕阳的返光。闾巷:里巷,乡里。忧来与谁语:一作“愁来谁共语”。
无:一作“少”。禾黍: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
这是一首抒发感伤情绪的咏史怀古诗,描绘秋日傍晚的寂静凄凉景色,抒发了满怀忧愁而又无人“共语”的悲哀,语言凝练,耐人寻味。
诗一开始从写静态的景入笔:一抹夕阳的余晖斜照在还留有残砖破瓦的街巷上。这凄凉的秋暮景色,不禁使诗人触景伤情,忧从中来。此时诗人希望有人能来听他诉说心中的忧伤。若能如此,或许能消释一点压在诗人心头的忧伤。次句紧承首句,“忧来与谁语”,可是环顾四周,竟空无一人,没有谁能来听自己倾诉。这两句诗,景中有情,情随景生。诗人以朴素简练的语言,点染出自己面对断垣残壁的空城时的悲哀,而此时的空城又恰恰是秋天里“反照入闾巷”时分的空城,这就更浓重地渲染出了作者此时的悲凉心情。
诗的后两句把人们的视线从近景引向远景:在冷清的古道上几乎看不到行人,只见古道旁杂草丛生的田野里,禾黍在秋风中瑟缩发抖。昔日喧闹的古道上,只有秋风吹禾黍发出的肃杀凄凉的声音,这声音使古道显得越发空旷寒寂,听了愈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这里“秋风动禾黍”一句还暗合了《诗经·王风·黍离》之意。《王风·黍离》诗序说:“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作者在这里贴切自然地借“黍离之悲”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无限惆怅之感。诗人在后两句诗中以极其洗练传神的笔墨轻轻地勾勒了几笔,虽无一字言“忧”,而“忧”意早已溢出言外,悠长不尽。
这首诗结构简单,但画面十分生动,令人读后易生苍凉之感。
能赋《子虚》有司马,不见邑宰无澹台。绿嗔草力随风偃,丹爱葵心向日开。
稻过閒田鸿尽去,芹香旧垒燕还来。丈夫能受孤遗托,唯有公孙活赵孩。
司业辞承明,云霄生快羽。短翮望高抟,谁与量天步。
诸生叩马留,截鞭苦不悟。口赋三宜休,焉能为君住。
庆受不出东都门,到今可有汉家傅。汉家供帐几醉醒,夕阳回首梦送寤。
云岫不知远,巾车行复前。
仆夫寻老木,童子引清泉。
矫首独傲世,委心还乐天。
农夫告春事,扶老向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