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载寒溪曳短筇,何人携酒日相从。林中偶遇飞觞客,把臂无劳觅仲容。
猜你喜欢
观二年,京师旱,蝗(huáng)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duō)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jù)谏(jiàn)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贞观二年,京城长安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进入园子看粮食(损失情况),看到有蝗虫(在禾苗上面),捉了几只念念有词道:“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这对百姓有害。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身上),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将要吞下去。周围的人忙劝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吃啊!”太宗说道:“我真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说完)马上就把它吞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贞观二年:即公元628年,贞观为唐太宗年号。京师:京城,国都、长安。苑:古代帝王游玩、打猎和躬耕的园林。掇:抓取。予:唐太宗自称。遽:马上。谏:委婉地规劝。朕:皇帝自称。躬:身体。冀:希望。是:这(是)。蚀:吞下。遂:立刻。予一人:古代帝王自称。咒:批评。作:起,兴起。其:如果。食:吃。谏:谏人。过:罪过。
本文叙述了唐太宗在蝗灾爆发后,吞食蝗虫的故事。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唐太宗见到蝗虫后咒骂蝗虫与百姓夺食,“是害于百姓”,可见他首先想到的是人民,忧虑的是民生。人后又说:“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言语之中流露出一个心怀子民的帝王甘愿为人民承担责任的勇气。当左右劝止他吃蝗虫时,他说:“所冀移灾朕躬,何疾避之?”进一步表现了唐太宗愿为人民承载灾难的勇气和坚决消灭蝗虫的决心。
生平多远意,中岁卧丘园。视舌新谈息,低眉旧恨繁。
鲛珠翻易泪,丰剑竟何冤。下客曾三刖,中原厌七奔。
祇期投薄技,何意触雕樊。自我违初服,思君阻笑言。
似闻鹏激水,几见鹤乘轩。有用憎膏累,无材悟栎存。
文章徒不朽,荣贱且休论。简懒放情志,忧来命绿樽。
三面鲸涛连碧天,金汤形势尚依然。山花黯黯人吹笛,江柳青青客上船。
马带淮云东入浙,雁拖湘水北归燕。武侯一去孙刘死,原野几人耕墓田。
白头岁月付流波,何物虚名在谏坡?属国莫嫌持节久,子阳犹谓见天多。
强梁不见图销印,跋扈如闻欲倒戈。一树红梨春事晚,宣文阁下欲如何?
凡鸟栖枳棘,野鹜营稻梁。九霄览高德,众仰维凤皇。
相维吴太翁,若为盛世翔。平生慎言诺,林樾爱景光。
读书以淑世,山静知日长。渊源溯自始,修祠念宗祊。
以及马鬣封,拱木必追扬。子姓咸拱揖,曰维翁之功。
维翁罔或懈,曰其敢不将。祖宗式来歆,是用降百祥。
子姓交欣欣,咸以祝无疆。其岁在戊辰,令子骤腾骧。
赫赫服尔官,起家司农郎。皇恩笃所生,爵翁玉鸣珰。
翁既秩清署,谦挹协珩璜。曷从达官游,抱志泉石盟。
夜分览古史,格言纪缥缃。古道照颜色,毋或废权衡。
自谓笔为钓,取乐砚为耕。令子敦乃职,直道与时撄。
飘然归子舍,诉诉视阶楹。戒之安若命,毋为剖不平。
谓己为无罪,何以奉主成。但自从吾游,三径有馀芳。
是用多岁月,天机自徜徉。中原乱烽火,高居发慨慷。
闻之九千秋,翁寿偕毋双。康健无与比,玉树森成行。
世家盛门阀,指顾羡笏床。乃应太史占,岁星在闽乡。
圣主急遗贤,岩穴贲玄黄。令子出大用,毋负亶栋梁。
翁心本忠君,天寿翁永昌。窃拟九如诗,祇心颂福庆。
真宰簸橐籥,笑睨造化炉。鼓金铸贤智,抟土作下愚。
画史天机精,窃见造化枢。盘礴解衣纵,当轩舐铅朱。
沾涂狡兔翰,神气如走珠。手掣巨鳌簪,㾕
万年麟史著尊称,底事空门妄欲争。尺许断缣何足咎,古来多少盗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