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问东家,联翩到狭斜。绿杨初拥絮,红杏半飞花。
绣榻笼轻雾,珠帘罩落霞。坐来庭树色,冉冉欲栖鸦。
猜你喜欢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chuò)。
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
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tà),往来无踪辙(zhé)。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弥:更加。辍:停止。
遂:于是。
积:聚,累积。峡:两山夹水处。俄:突然间。
垅:丘垄。沓:多而重复。辙:车轮压出的痕迹。
蔽:遮盖。冬夏共霜雪:庐山由于襟江带湖,地势高峻,即使在夏天,也非常清凉。
此诗是作者登上庐山最高峰眺望四野山道时抒怀。好山泽之游的谢灵运,来到庐山,并登上“绝顶”,实现了夙愿;放眼四顾,只见“积峡忽复启”、“峦垅有合沓”,这壮丽的自然景色使诗人感奋。
这诗引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明代钟惺、谭元春合编的《古诗归》,录有谢灵运这首《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只有六句:
积峡或复启,平涂俄已闭。峦陇有合沓,往来无踪辙。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他们对这诗很是欣赏。钟云:“六句质奥,是一短记。”谭云:“他人数十句写来,必不能如此朴妙。”可是谢灵运的游览诗,绝没有这样寥寥数语的;《古诗归》所录,实是残缺不全的一个片断。至少,根据《文选》李善注等古籍记载,这诗前面还有六句:
山行非前期,弥远不能辍。但欲淹昏旦,遂复经盈缺。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而且,按谢诗的一般习惯,在《古诗归》所录六句的后面,很可能还有许多句,只是不见记载罢了。总之,钟、谭二人拿残诗当完篇来评论,近乎盲人摸象。他们因此受到后人反复讥刺,这事情也变成文学批评史上一个有名的笑话。
可是,撇开学问不谈,人们是否注意到:这诗究竟是残缺的好,还是比较完整的好?至少,《古诗归》所录六句,作为一首诗看,除开头有些突兀,总体上是不错的,诗意集中,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如果加上另外六句,就显得拖沓、累赘,节奏平缓无力。
九月尚春衣,高林望已稀。朔风从地起,大雪近僧飞。
鱼懒寒谁击,麈閒静不挥。无人相问讯,只合掩荆扉。
汉使得张纲,威名摄远方。恩沾柱下史,荣比选曹郎。
江带黔中阔,山连峡水长。莫愁炎暑地,秋至有严霜。
华旂戒昧旦,之子北赴阙。
丛林无繁条,天气正十月。
中逵判绸缪,岂不念鹣蟨。
赠子金琅玕,呐呐心结愲。
京国多缁尘,终风永夕发。
修坂无逸轨,知者备失蟨。
故家亦有欢,浮荣亦有歇。
志士无闲居,国忧固臲卼。
将子东门行,微言不堪说。¤
风月昔登临,丹梯尚可寻。青藜天禄阁,白雪郢中吟。
几席岚霏湿,轩窗露气深。琅然云水外,犹是凤鸾音。
曲径幽栖处,登临兴有馀。溪云双眼阔,庭竹一林虚。
野藓半侵户,清泉直到厨。顿令心地冷,意欲傍邻居。
祝寿开樽象乐和,傞傞态度屡婆娑。
动空咏德终宵乐,从此修文定止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