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炎兴日,军烽门此间。搀枪駴佛大,矢石躏禅关。
小鸟难填海,愚公浪徙山。三忠当胜国,亦复踵殷顽。
猜你喜欢
天风吹浪鼓溟溟,勺水犹堪敌巨灵。地似折芦曾面壁,人疑登岸得心经。
日沉尽见楼台紫,潮落空馀宇宙青。闻道海龙能听讲,夜深还扣绿萝扃。
昔闻河上公,今见濠上翁。
姓名氏时易,道德经解同。
山中读礼暇,时复一登楼。意懒云俱寂,心閒水自流。
禽鱼随在适,鹿豕伴人褒。徙倚听渔父,长歌过故洲。
关柳已春色,出门何所归。行行见流水,呜咽鸣声悲。
涓流岂无补,江河日以非。愿言激清波,顾影亦孑遗。
柳腰风前折,妩媚空依依。培塿无松柏,此理宜穷推。
华风渐夷俗,吾道何其衰。知音念钟子,援琴为汝挥。
铜鼓赛神来,满庭幡(fān)盖裴回。水村江浦(pǔ)过风雷,楚山如画烟开。
离别艣(lǔ)声空萧索,玉容惆怅妆薄。青麦燕飞落落,卷帘愁对珠阁。
敲响铜鼓赛神来,满庭都是幡旗,还有华盖徘徊。神来去时疾鼓如风雷,一阵阵卷过山村水寨,吹开如烟的浓雾,露出楚山如画的丰采。
耳边还响着离别时的橹声欸乃,声声震颤着空寂的愁怀。姣美的容颜在惆怅里消瘦,淡淡的妆粉画出深深的怨哀。看青青麦田里春燕双双飞又落,卷起珠帘,空对楼阁,愁情满怀。
参考资料:
1、徐国良方红芹注析.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7
2、房开江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57-58
3、邱美琼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70-72
河渎神: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双调四十九字。铜鼓: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赛神:谓设祭酬神,又称“赛会”。幡(fān)盖:供神佛所用的幢幡伞盖之类。幡,一种窄长的旗子,垂直悬挂。盖,伞盖,指一种长柄圆顶、伞面外缘垂有流苏的仪仗物。裴回:同“徘徊”。浦:水滨。风雷:形容迎神之车马声如风雷震荡。
艣声:离别时船桨击水的声音。艣:大船桨,用人摇动而拨水,使船前进。玉容:如花似玉之容貌,借指美女。妆薄:指容妆淡褪。青麦:麦青时节,约夏历三月,已近暮春。落落:形容燕子飞行悠然自在的样子。一说众多貌。珠阁:华丽的楼阁。珠,一作“朱”。“卷帘愁对珠阁”应理解为在珠楼中卷帘愁对帘外春色。
这首词抒写的是江南民间迎神赛舞的习俗与男女别离容易会面难的情思。上片初看是就题写赛神会的盛况:山村江浦,铜鼓声声,幡盖阵阵,车驰风雪,热闹非凡。赛会一过,烟开云散,楚山历历,霎时间热闹不再,留给人们的是空寂与清冷。这是缘题而写,以赛神会的两种场景,衬托别情离恨之凄楚。虽是缘题而写,却别有深意:以赛会的两个场面,喻神之来去自由,反衬出人别易会难,去而不归。
如果说上片是从旁以横笔铺写的,下片则是中锋纵笔,抒写人情。“离别”句承上片末句情绪,追忆兰舟送别的苦况:艣声似也因惜别而萧索,衬托别情难耐;“玉容”句写女主人公因离别而内心惆怅,妆容消瘦。末二句写她深感聚首不易,后会难期,怀远之时,卷帘只有空阁相对。这里转而写景,离别时正是暮春三月,麦草青青,紫燕双飞,更使她触景伤怀,愁怨倍增。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其情更哀。
这首词最大的特色在于,分别营造了两个截然相反的场景,热闹的赛神场面与冷落空寂的女子闺阁,两者造成大起大落的对比,更好地渲染离愁别苦,也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理冲击。
汉皇雄略河效灵,《瓠子歌》罢梁楚宁。咄哉黄金独不成,算缗四出天下惊。
乃知二者难合并,何况区区之编氓。我曾持锸随堤平,沙黄莫辨银铸城。
人言河塞田可耕,田耕焉用金满籯。我笑此若苍蝇声,世间孰有黄金精。
朝结壮士任纵横,夜吟华屋罗群英。即如仰眠目上瞠,著书欲求后世名,亦须饱饭肠充盈。
孟郊吃饱僻思生,韩愈牵率笔不停。今我一日肠九萦,妇则已矣忧孺婴。
道士大笑以指令,君书成于我药铛,点化丹澒光荧荧。
月有寄兮岁有呈,举室欢哗真梦醒。且向清江为经营,脂车秣马导之行。
恍惚如有飙轮迎,天风吹雪花冥冥。
蒙笼春幰顶,夭矫赤虬身。
雨蓓犹缄暖,精神照晚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