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是携书问帝都,聊同捧檄向江湖。愁多总入三秋鬓,病久那遵百折途。
赤日虹光龙剑杳,青霄云色凤城孤。春风远忆朝元客,满锡黄金醉玉壶。
猜你喜欢
听元宵(xiāo),往岁喧(xuān)哗(huá),歌也千家,舞也千家。听元宵,今岁嗟(jiē)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这天晚上,民间有挂彩灯,观彩灯的习俗。今岁嗟呀:今年到处都是叹息的声音。闹红尘:尘世热闹。香车宝马:豪华的车马。消乏:消沉,贫乏。
这首散曲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小令描写了往年元宵节的热闹、欢乐气氛,同时又写了写作当年元宵节的冷清,百姓的愁怨。今昔对比,反映出明代国家日渐衰败,百姓生活每况愈下的情形,对老百姓的苦难生活深表同情,对官府的残酷统治表示强烈不满。
此曲用“今岁”、“往岁”的对比手法,描写了元宵节冷落的景象。“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正反映当时人民生活的实况和广大人民对反动统治的愤懑情绪。据《尧山堂外纪》载:“弘治、正德时,‘高邮元宵最盛,好事者多携佳灯美酒,即西楼为乐。……后经荒岁苛政,闾阎凋敝,良宵遂索然矣。’”这段话正可做为这首小令的最佳注脚。
天上仙人七宝幢,玉堂云雾隔晴窗。小山桂树空招隐,秋水芙蓉又渡江。
李广不逢真有数,黄香何用号无双。石头城下西风急,笑对青萍倒玉缸。
自锄空旷汲潺湲,占断清溪第几湾。
傍九日开侵岁晏,居千花殿觉天悭。
餐英饮露平生事,遗臭流芳一念间。
菊不负君君负菊,年年秋不在家山。
落花影,风飐小桥西。掠素袷,疑是染香泥。
阿难纵强记,何如周利盘。伽陀无一句,调息入泥丸。
愁渺渺。禁得者番秋老。云外南鸿音均好。羡它归甚早。
锦帐带香风袅。凤烛影分寒悄。几点漏催天未晓。一庭星月皎。
子瞻船上带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