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休宁道,肩舆度夕阳。川原明翠黛,阛阓斗红妆。
玉佩时相亚,金钗尽作行。何方犊车至,夹路烂生光。
猜你喜欢
拂曙征人起,苍云抱郭流。落红依小径,深绿涨平洲。
竹色偏萦辇,松阴直过楼。天然对图画,底事唤营丘。
望望山疑近,行行路转遥。依冈梅子熟,夹路豆香飘。
翠幕萦朱户,红妆簇画桥。百钱犹挂杖,烂醉在今宵。
白堕家家酿,黄梁处处舂。飞泉悬薜荔,远岫削芙蓉。
晚日前村旆,春烟隔寺钟。玄天看咫尺,紫气欲成龙。
春尽沂风暖,芹生泮水清。
双旌荣照路,博带俨盈庭。
函丈师临席,锵金壁有经。
诸生拜玉衮,欣识象丘形。
慷慨悲歌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洲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这首诗评论了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歌》描绘了开阔壮美而又和平安定的草原风光,有豪放刚健、粗犷雄浑的格调。元好问重视民歌,前两句他肯定、推崇这首民歌慷慨壮阔深厚的气势,推举它不假雕饰而浑然天成。
后两句点出了中原文化对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敕勒本是北方一个游牧民族名称,居住地方在敕勒川(今山西北),元好问认为,看《敕勒歌》的产生和风格,是中原的慷慨豪迈的气魄传给了阴山下少数民族的艺术作品。《敕勒歌》表现了我国境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香鞯镂襜五色骢,值春景初融。流珠喷沫躞蹀,汗血流
红。
少年公子能乘驭,金镳玉辔珑璁。为惜珊瑚鞭不下,
骄生百步千踪。信穿花,从拂柳,向九陌追风。
忆得去年今日,黄花已满东篱。曾与玉人临小槛,共折香英泛酒卮。长条插鬓垂。
人貌不应迁换,珍丛又睹芳菲。重把一尊寻旧径,所惜光阴去似飞。风飘露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