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遥紫气度沧溟,翘首文园见德星。三世龙章偏凤跃,四朝鹓羽独鸿冥。
才高曼倩飞千牍,道直刘蕡困一经。肮脏田方骄富贵,蹉跎杜甫惜娉婷。
传家夙擅瑶华誉,报国争传玉树馨。赫尔盛时新阀阅,依然名士旧门庭。
姑苏麋鹿游春墅,震泽鱼虾卧晚汀。阊阖庙前閒倚仗,沧浪亭下戏扬舲。
高阳蔼蔼眉先白,大耋垂垂鬓尚青。东望瀛洲鸾驭出,西来玄圃鹤书停。
花枝灿烂供谈笑,竹色葱芊伴醉醒。神枣安期遗履舄,冰桃王母降辎軿。
前除冠盖如虹集,后苑笙歌带月听。纶綍几看回结驷,缃缣犹自忆囊萤。
天河路近槎堪汎,海屋筹多户未扃。蚤识大椿千万祀,南山无事祝脩龄。
猜你喜欢
天目横佳气,苕源出紫涛。年同授书老,家是徙陵豪。
乔木千林色,江湖万顷膏。身轻邛竹杖,兴远木兰舠。
大陆双鸿羽,芳池一凤毛。金绯陪几屐,芝玉散庭皋。
肤挹青精润,歌裁白苧高。兹辰玳瑁宴,上客鹔鹴袍。
露掌仙人馔,云盘帝母桃。雕厨荐杞菊,银烛醉葡萄。
名已丹书宠,恩应束帛褒。独惭西署列,班管罄挥毫。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lí)。百啭(zhuàn)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qiáng)薇(wēi)。
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那黄鹂千百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参考资料:
1、林霄.《唐宋元明清名家词选》.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112.
2、倪木兴.《唐宋词精华》.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71.
3、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第四册》(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720.
4、徐荣街,朱宏恢.《唐宋词百首译注》:徐州师范学院,1978:98.
寂寞:清静,寂静。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唤取:换来。
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问取:呼唤,询问。取,语助词。黄鹂:黄鹂:又叫黄莺、黄鸟。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益鸟。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啭,鸟鸣。解:懂得,理解。因风:顺着风势。蔷薇:花木名。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作者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秋至触物愁,况当离别筵。短歌销夜烛,繁绪遍高弦。桂水舟始泛,兰堂榻讵悬。一杯勾离阻,三载奉周旋。鸦噪更漏飒,露濡风景鲜。斯须不共此,且为更留连。
茶山八十二癯仙,千首新诗手自编。
吟到瘴烟因避寇,贵登从橐只栖禅。
新於月出初三夜,澹此汤煎第一泉。
咄咄逼人门弟子,剑南已见祖灯传。
短服谁从灞上过,杨花春暮一悲歌。岂缘薏苡抛金印,还逐鸱夷卧钓蓑。
汝水解归怜许靖,雁门将老念廉颇。汉庭执戟惭虚簿,手把瑶华奈尔何。
小苑宜春望,宫池柳色轻。低昂含晓景,萦转带新晴。
似盖芳初合,如丝荫渐成。依依连水暗,袅袅出墙明。
虽以阳和发,能令旅思生。他时花满路,从此接迁莺。
前山后山云气浓,欲雨不雨天无风。记得去年初夏里,此时船过滆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