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从汉飞将,结发隶行间。列戟秋乘障,扬旗夜出关。
双雕婆勒渡,独马贺兰山。宁忆空闺下,梅花树树攀。
猜你喜欢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行行天未晓,携酒踏明月。
世上能了解自己的人实在在太少了,正因我想起了你,使我不忍心与你分别。行行天未晓,携手踏明月。离别前的夜晚,我们能携着手走啊走,夜深了,我们仍踏在满地皎潆的月光中谈心。
参考资料:
1、鹤鸣编选.唐宋八大名家·韩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06月第1版:6
2、马大品.历代赠别诗选: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03月北京第1版:128页
知音:知己的朋友。相传古代伯牙善鼓零,其友钟子期善听琴能从琴音中知其心志。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痛无知音。此诗中亦指韩愈的文章知己。希:同“稀”。念子:想念你。不能别:不忍心分别。行行天未晓,携(xié)手踏明月。行行:指来回一起踱步不停。携手:用以表现朋友之间的亲密的关系。
首句开门见山,喊出一声感慨,叹人间知音难觅,其势如飞瀑直下,让人直觉晴天闻雷,立刻惊警。在这句诗里,诗人采用典中典之法,首先化用了南朝文人刘勰之语。
诗人又溶人了春秋战国时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识知音的典故。伯牙所念,子期心明。俞伯牙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雄伟屹立于天地之间的人格形象,像大海一样浩渺纵横于宇宙之间的胸襟气度,而钟子期的情操和智慧,恰好同他产生了共鸣和契合,于是二人成了知音。
然而子期既死,伯牙绝弦。诗人溶入此典正是为抒发“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词)之慨。这典中之典,不仅让这句诗内容大大增量,而且还让诗人感慨的语气大大加重。特别是这样的诗句出自韩愈这样一个在政坛和文坛上均属顶级人物之口,再联想到他独特的身世和遭遇,就更觉得这一声感慨有雷霆万钧之力。
这首诗写诗人与知心朋友孟郊不忍离别,只好踏着满地的月色,彻夜相叙。道出知音难寻,依依惜别之情。寥寥四句诗,写出惜别情感,生动真切,极富感染力。
群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绿荑含素萼,采折自逋客。
忽枉岩中诗,芳香润金石。全高南越蠹,岂谢东堂策。
会惬名山期,从君恣幽觌。
郑重流芳信,慇勤慰远官。已欣怀袖满,仍觉齿牙寒。
置速传辞易,人遐结会难。侧身东望久,离绪转盘桓。
才落先明牖,无多未压檐。
得时虽较浅,着物始知严。
报岁三登速,裁花六出尖。
贺祥开万物,却疠喜千阎。
腹馁禽刚喙,螯僵蟹怕箝。
地成银色界,门尽水晶帘。
燕席凝杯蚁,书帏冰砚蟾。
天形四垂接,曙色十分添。
海讶龙飞沫,盘疑虎刻盐。
阴阳惊腊早,气象假风兼。
嚼爽肠忘渴,吟寒口懒占。
学轻频舞袖,御冷盛张幨。
谢媛资佳咏,袁生苦密潜。
自缘人意别,一爱一憎嫌。
同根三绺青丝绾。丝丝比并情长短。背立画图中。巫云一段松。
衫罗防污却。巧制乌绫托。私问上鬟期。平添阿母疑。
劳劳俗吏两经迁,才到澎湖便是仙。盗息何须鸣竹柝,民良无处试蒲鞭。
三年卧治身多病,一苇轻杭意转牵。更念和衷同事者,从兹远别亦潸然。
西戍归来鬓已霜,生儿又过乃翁长。
眼明身健残年足,饭软茶甘万事忘。
学废仅能书姓字,客来嬾复倒衣裳。
山园寂寂春将晚,酷爱幽花似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