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旆忽南去,老怀奈别何。仙凫攀未得,荒墅更谁过。
客路九江远,楚城三户多。一言堪赠否,佳政在弦歌。
猜你喜欢
敬亭一回首,目尽天南端。
仙者五六人,常闻此游盘。
溪流琴高水,石耸(sǒng)麻姑坛。
白龙降陵(líng)阳,黄鹤呼子安。
羽化骑日月,云行翼鸳(yuān)鸾(luán)。
下视宇宙间,四溟皆波澜(lán)。
汰绝目下事,从之复何难?
百岁落半途,前期浩漫漫。
强食不成味,清晨起长叹。
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
敬亭山上回首南望,极目望尽南天。
常听说有五六仙人,在此游乐。
琴高溪流水潺潺,麻姑坛石崖耸立。
白龙降落在陵阳山,黄鹤呼叫子安。
子安的在这里羽化骑黄鹤上日月,乘长风驾云雾,与鸳鸾比翼。
下视茫茫宇宙之间,四海皆是波澜壮阔。
双眼不瞧目下事,世事翻覆多艰难。
人生百岁,现如今半途,前途渺茫,不可预期。
强食的瓜儿不甜,每每清晨起床即长叹。
我愿跟随仙人子明去,炼火烧金丹。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麻姑:道教神话人物。过去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
“白龙降陵阳,黄鹤呼子安”:典出汉刘向《列仙传·陵阳子明》。
鸳鸾:一作“鹍鸾”。
皆波澜:一作“空波澜”。
山泉何事漾清漪,御史中丞理钓丝。莫道仙灵都不觉,白云长与影相随。
梅花亦何奇,偏便幽人爱。清寒风雪夜,一枝静相对。
雨未,雨蒙蒙,野田击鼓赛社翁。
折条跨马社翁去,醉叟卧倒梨叶红。
鳖头主人邀客饮,玉酒新赐蓬莱宫。
彭宣不预後堂会,康成一举三百锺。
更邀明月出海底,烂醉等是归蒿蓬。
地僻稀来往,空山日正长。晚凉新睡觉,古木自斜阳。
飞霰飘飘堕晚风,乱山无数暮云同。
天工却似怜羁旅,又变霜华见碧空。
煮豆燃豆萁(qí),豆在釜(fǔ)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菽一作:豉)
萁在釜(fǔ)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
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参考资料:
1、毕磊菁.《艺术知识与文学常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二次印刷:14
持:用来。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漉:过滤。菽(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燃:燃烧。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釜:锅。泣:小声哭。
本:原本,本来。煎:煎熬,这里指迫害。何:何必。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全诗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中有提醒和规劝,这一放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当然此诗的风格与曹植其它诗作不一致,因为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读者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