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树下骨,紫气长盎然。谁谓尔无牛,代耕岁十千。
猜你喜欢
所学真非百里长,上窥屈宋下欧王。命遭磨蝎才空老,诗若箫韶政岂凉。
披发吴侬徒祭鬼,失心县子欲焚尪。眼前一味蚕花粥,会比当年肉食强。
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
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
石乱知泉咽,苔(tái)荒任径斜。
陶然恃(shì)琴酒,忘却在山家。
身处景物美好的地方,能使人忘却纷扰的凡尘俗事;身心悠闲时,便会记挂起四季的美好景物。
晴朗的夜空中,风儿吹过竹林;深夜时分,清朗的月光映照在花儿上。
山泉在乱石中流淌,声音幽咽。小路斜斜,上面布满了苔藓。
我无比畅快地寄情于琴韵酒兴,忘记了自己身处深山人家。
参考资料:
1、郑在瀛编著.李商隐诗集今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08月第1版:第315页2、(唐)李商隐著张强刘海宁解评.李商隐集名家选集卷: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第80页
胜:风景优美。遗:忘也。尘事:世俗交际之事。岁华:年华,亦指美好景物。
当:对,映照。
任:任凭。
陶然:舒畅快乐的样子。恃:倚赖。
首联“”“遗”字极佳,与诗题“自遣”相互呼应,与下文中的“念”字形成掎角之势,暗寓诗人面对春秋代序,生发出迟暮之感的喟叹。
颔联与颈联主要描写春日的宁静之美。神秘的夜幕下,万籁俱寂的大自然宁静却不死寂,它有泉声、风声,亦有月光的流动,它与白日一样蕴含着无限的生机。“任”字有气韵,一写听任自然之妙,二写诗人的萧散和闲适。
尾联“”陶然幽居“恃琴酒”,可以暂时忘却红尘俗事。“忘却在山家”,表面上看,诗人摆脱了世事纷乱,从而内心从容、恬静、舒适、安详。
这首诗层次分明,围绕诗题层层展开。诗中虽处处见隐者风貌,然诗题中“自遣”二字却暴露出诗人并非甘心情愿地置身红尘之外,景物的幽静更彰显心境的苍凉。竹影风声,月夜花香,幽泉潺潺,径斜苔荒,在幽境与琴酒间颇有悠然自得之趣。但因“地胜”而暂忘“尘事”,因“琴酒”而“陶然”山家,这种“自遣”是所谓举杯浇愁,并非真能超然物外。
青梅雨中熟,樯倚酒旗边。故国残春梦,孤舟一褐眠。
摇摇远堤柳,暗暗十程烟。南奏钟陵道,无因似昔年。
虚左侯生未可呼,短裘仍脱酒家胡。自矜然诺青云少,不尽衣冠紫气孤。
垂老中原迷抱玉,故人沧海问衔珠。石头高并燕台起,词客何当诵两都。
江南多胜地,玉笥古名山。扶舆孕灵秀,叠嶂森层峦。
洞天何泬寥,羽驾不可攀。琅玕相蔽亏,芝草良足餐。
君家在其麓,华屋依林间。石田垦膏腴,金川泻潺湲。
缅昔风尘际,避乱去乡关。占籍豫章城,东湖幽且閒。
惟君富文学,声华播人寰。诸生仰模范,象笏联清班。
两京日遨游,抚时觉衰颜。先茔在故乡,迢迢隔云端。
松楸覆泉台,霜露凄以寒。沈思不得往,托此图画看。
摩挲发遐想,日夕增长叹。顾兹纯孝心,展转弗遑安。
摅辞迪后昆,贻谋垂不刊。
东南积翠武夷峰,载酒高歌恨不同。茅竹洞深冲暮雨,芰荷衣老怯秋风。
梦回仙掌苍茫外,兴入渔舟浩荡中。病枕岂能陪羽驾,玉箫吹彻海天空。
乱后依然旧城郭,青山不老秋云薄。人民皆非可奈何,岁月无情随逝波。
短世功名何暇论,相逢存殁惊相问。夜寒儿女泣牛衣,紫凤天吴颠倒披。
访旧惊心生百感,两脚如麻春不暖。秪多幽滞哭酸风,何人背面啼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