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职苦烦促,出郊始悠然。油油野田黍,嘒嘒高枝蝉。
物情固匪异,客感自增妍。新雨夜来霁,游云尚浮天。
灵曜隐乔树,清流溢广川。览兹会佳赏,劳役非所牵。
长恐坐衰歇,戚戚悲华年。
猜你喜欢
闭门度芳辰,念此风雨恶。
今日忽复晴,青郊纵行乐。
引杖听莺啼,持杯看花落。
庭绿树阴交,春容已非昨。
微酣爱酒清,放歌悲发白。
茫茫师旅间,扰扰烟尘隔。
夙昔愧栖迟,于今喜离索。
明朝溪上田,买牛事东作。
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岁月如梭(suō)。白首相看拟奈何。
故人重见。世事年来千万变。官况阑(lán)珊(shān)。惭愧青松守岁寒。
往日春光亭下的流水,现在在哪里啊?日月如梭,我们头发都白了,打算怎么办啊!
友人再一次相见,我已不能适应变化不测的世事。出仕的热情淡薄了,自愧不如青松,青松在寒时也能守住本色。
参考资料:
1、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下册),中国书店,,第1118-1120页2、(宋)苏轼著;石声淮,唐玲玲笺注,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07,第305页
梭:织布机上的部件,穿引很快。多用以比方往来迅速,如日月如梭。拟奈何:打算怎么办。
官况阑珊:意谓出仕为官的热情淡漠了。况:况味,境况和情味。阑珊:衰落,即将残尽。青松守岁寒:指青松耐寒冷,终岁不凋。
上片“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是说词人早年与赵晦之相识在春光亭下,那亭下的流水已不知逝去到什么地方了,回忆起当年交友,情深谊厚。从此词的下文“岁月如梭。白 首相看拟奈何”看,“春光亭下”云云,当指第一次密州相见之时,那时词人刚四十岁,尚属壮年,至此时的第三次赠词,词人已是五十六岁,故得称“白首”,且时隔十六年,也与“岁月如梭”相合。
下片:“故人相见。世事年来千万变。官况阑珊。”词人在“故人”面前,倾诉着自己别后的仕宦坎坷经历,有如赵晦之早年的失官东武令和“三仕已之无喜愠”等遭遇,但自己则更为悲惨,“官况”可谓大起大落,几度挫折,正是“世事年来千万变”的反映。结句“惭愧青松守岁寒”,是说自己难能如青松耐守岁寒一般,而倍感惭愧。
词中的“白首相看拟奈何”、“惭愧青松守岁寒”诸句,虽慨叹时光流逝,无奈“岁月如梭”;但是词意却隐含着“壮志难酬”和坚守职责、不惧磨难的积极内涵。读之令人肃然起敬。全词曲尽心态,含蓄哿慨,笔力纵横,铸语自然。
通体当风弱不支。年光销尽断肠丝。不辞身作桓宣武,看到金城日坠时。
金井凉生坠碧桐,天涯摇落意何穷。西风木叶催归燕,南国音书望断鸿。
冷淡心如三径菊,飘零身似九秋蓬。间来聊酌新醅饮,万斛愁消一醉中。
清夜珊珊响佩瑶,罗浮梦断酒初消。美人何处游仙去,独有遗容傍野桥。
正学跻经席,孤忠入谏垣。论储十九疏,议乐数千言。
勇去高门地,归乘下泽辕。华颠不及用,遗恨满丘樊。
数家鸡犬小成村,一带冈峦近入门。
怕有渔人来问讯,溪流那得截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