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旧襄阳满,耽吟复此翁。名跻作者列,身有古人风。
避宠辞朱绂,含精守绛宫。谁云眉覆雪,转觉面如童。
猜你喜欢
昔年曾共玉京游,邂逅雷阳信宿留。寇竹裁蕃遗爱在,菟裘归老宦情休。
青冥黄鹄谁能弋,水局山屏尽自由。七十周星初度合,从头重看碧湖秋。
蓂飞两叶正深春,是日人间岳降神。
自昔词章推大手,即今风采见埋轮。
书传黄石由来远,名压青钱孰与伦。
寿禄祈公如万福,未应江海羡鲈{薄去氵}。
凄凄寒菊委霜丛,丰有微吟腐叶蛩。
倚著栏干听不了,自来我辈最情锺。
谢氏虽多女,中郎竟乏儿。
人生忽至此,天道果无知。
一代英才往,千篇故稿遗。
生平同翰墨,不及镂丰碑。
枕漱镵针泉石肓,登临又刮山川目。太清飞出离宫景,平地分为散仙福。
知津有赖大夫松,避道尤勤居士木。层峦破晓霞散绮,断岸涵空雾披縠。
界远都归粟粒藏,脉近宁劳杖头缩。不愁风引轻舟却,更喜村通小径曲。
妙含道德五千馀,迥出洞天三十六。青牛税驾从懒卧,宝猊回拱长蹲伏。
犹馀砥室灿金星,安用柔宗扶玉局。岩前日月自朝夕,物外乾坤岂寒燠。
蛇灵必化第须时,豹隐唯邻聊协卜。共知容与乐无限,谁想绪馀善非独。
两柱擎天寿八荒,一水为霖登百谷。深嗟晚到偿畴昔,争忍疏游逾信宿。
痴儿浪作谢鲲图,坐进因明天下谷。
堂堂春将去,好花如款留。荼蘼蔓层雪,芍药攲重楼。
金沙插架富,蕙香转林幽。我欲助送之,飞絮漫天愁。
荆(jīng)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虎以为然,故遂(suì)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楚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无人回答。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于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江乙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找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这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奔。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荆宣王:楚宣王。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于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食:吃。子:你。无敢:不敢。天帝:上天。使:派遣、命令。长:长官,首领。这里作动词,意为“做……首领”,掌管。逆:违抗。以......为......:认为......是......。不信:不真实,不可靠。遂:于是,就。走:逃跑。以为:认为。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这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后来都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吓唬别人,但是,狡诈的手法决不能使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把戏一旦被戳(chuō)穿,它非但会受到群兽的围攻,还将被受骗的老虎吞吃。引申说明仗势欺人的坏蛋,虽然能够嚣张一时,但最终决不会有好的下场。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现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借着别人的势力,或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就是狐假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