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山久城癖,筑室依山阿。指山作屏障,日玩青嵯峨。
春夏云霞色,秋冬霜雪柯。荣悴虽殊观,我心矢靡它。
荣名果何物,委身任风波。缨冕困微官,无乃损天和。
请辨主宾分,所得谁为多。
猜你喜欢
病齿已两旬,日夜事医药,对食不能举,况复议杯酌。
平生外形骸,常恐堕贪著。
时时邻曲来,尚不废笑谑。
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
不飣栗与梨,犹能烹鸭脚。
太守今何在,行春去不归。筵空收管吹,郊迥俨骖騑.营外星才落,园中露已稀。伤心梁上燕,犹解向人飞。始忆花前宴,笙歌醉夕阳。那堪城外送,哀挽逐归艎。铃阁朝犹闭,风亭日已荒。唯馀迁客泪,沾洒后池傍。
灯明几净室清幽,满眼图书托士流。涤砚闲书新得趣,廓然泰宇澹何忧。
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雾晓笼衔岭月,频风暖送过江春。
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子城:指大城所属的内城。衙鼓:衙门中用以召集官吏的鼓。
在古代诗歌中很有一部分是“登高望远”之作,要么站在楼上,要么站在山上。或是因为站在高处,凭栏临风,衣襟摆动,发际飘摇,眼目所到之处,皆是宽阔宏大视野,此情此景此境最容易激发人的豪情气概。这豪情气概充塞胸间,若不抒发出来,定觉难受。会做诗的便将之化成诗句,会唱歌便将之化作歌声,既不会做诗也不会唱歌的,也定要对着远处哦哦啊啊吼叫几声,才觉痛快。
白居易站在庾楼之上,策动他内心的不是汹涌的豪情,而是悠远的乡情。
独凭朱栏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首二句写明了时间、地点和景色,定下了全诗的意境。
竹雾晓笼衔岭月,苹风暖送过江春。
此二句继续写景,苹风就是单纯的指风,古人认为“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所以称风为苹风。其中后一句写得很妙,指明了季节是初春,那边的苹风一吹,便将温暖的春天送到江这边来了。
子城阴处尤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想是庾楼坐落在一座城市边(可能是江城,未作考证),从这里大概可以看到全城景貌,包括白居易平常上班的衙门。前一句再一次揭明了季节为冬末春初,城市阴处的雪还未化尽;后一句亦再一次揭示时间是清晨,人们一天的工作还未开始,衙门口大鼓前还没有尘土飞起——说明没人在那儿活动。
末二句是点睛之笔,前面写景、写景,到结束了来这么一句感叹,戛然而止,却意蕴悠远。这望乡人中,白居易何尝不是其中一个。
绕霤竹万挺,昼日起暝色。允矣幽人贞,怀哉君子德。
淡食度清朝,微吟答佳夕。遗我青琅玕,报之双水碧。
衡门方昼掩,特枉法曹过。良晤寻鸡黍,秋风入薜萝。
名山思裹足,烟雨忆披蓑。不为沉冥久,逢君白石歌。
清节宜家,情根截玉,取凉端仗卿卿。将身倚翠,柔乡地即柯亭。
枕一角,石三生。背梅花,偷缔鸳盟。几番同梦,有人心许,林下风清。
一别上界飞琼。怅玲珑在眼,偎抱无情。香奁网遍,吟筇冷伴枯僧。
流水疾,溽云蒸。剪湘江。不见湘灵。小红空妒,银床夜埽,常唤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