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山中夜起玩月

中秋万古月,城阙玩每同。今年展奇观,对此空山中。
圆魄出东岭,海气开洪濛。长风扫浮翳,清辉荡遥空。
吴山翠千点,错列指顾中。澄江动虚影,下彻鼋鼍宫。
天地同一色,苍茫浩无穷。顾兔露其爪,冥冥避高鸿。
把酒发商歌,声激河汉东。古今一瞬息,过客犹转蓬。
而我寓宇内,薨薨侣微虫。生存不自乐,溘死徒忡忡。
鸡鸣且莫寝,坐迟初阳红。

猜你喜欢
记孤鸿飞坠冻云边,残腊尺书传。笑工愁平子,闲情杜牧,梦笔江淹。
领取岁阑滋味,偎暖玉梅烟。更羡秦楼侣,约比吟肩。
不信春回江国,又峭风卷雪,冷雨敲檐。怅鳞笺难托,冰合一湖圆。
待检点、红情绿意,便凄凉、赋笔也慵拈。空怀感、碧波香腻,早放游船。
驹郎画马推专门,能以慧心师古人。晋唐神品不易得,渊源惟有赵王孙。
王孙晚节何靡靡,而其画马良足喜。岂知遭际忽相同,于是其马深可鄙。
崎岖山海亦劳瘅,聊将画马抒坎轲。何人尚称松雪翁,乃以故吾例今我。
谓我此画堪乱真,旁观啧啧驹郎嗔。曰尔恶知吾画马,我所师者龚遗民。
遗民不肯画驽骀,天曹下取天马来。人间尘浊那得有,先生之言欺人哉。
顾其画马虽不传,其画马法吾能言。驹郎隔民称私淑,想其画法当复然。
酒酣耳热呼儿急,命儿扑地如马立。铺纸却作唐马图,泼墨淋漓儿背湿。
狂风骤雨笔不已,摆脱一切空摹拟。须臾写出雄俊姿,掷笔大笑儿亦起。
驹郎有儿非凡数,闺中况有同心助。吮笔看郎画马成,胭脂来画马边树。
青枝红叶娟不俗,此树何如管姬竹。树边一马独嘶风,两马寝立两奔逐。
吁嗟乎!铜马不出泥马徂,老骥伏枥哀龙驹。彼恋栈豆甘局促,尚图神骏胡为乎。
遗民画马既绝尘,驹郎画亦希世珍。劝君慎秘此画勿为六丁取,王孙画马笔下空有神。
碧空溶(róng)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bàng)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sài)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宽广夜空明月高悬静寂无声,月光下只有愁人独自徘徊,形单影只。
盛开后渐渐凋零的菊花倚着稀疏的篱笆,枯败的梧桐树叶飘落寒井之上。
塞外飞鸿感到晚秋已尽,急速的由北向南飞去;邻居的鸡啼推迟因为它知道昼短夜长。
积聚着情感不说话,徒然思索着,风儿吹落露珠,打湿衣襟,感到一阵凉意。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溶溶:宽广的样子。
寒井:井下寒凉。
塞鸿:塞外的鸿雁。
凝情:情意专注。
月光如水,残菊傍疏篱,落叶飘零,塞鸿急飞,秋深夜静,寒气袭人,惟见诗人凝神遐思。此诗氛围清冷寂静,色彩皎洁幽丽,韵味清新隽永,通俗浅显,平易近人。《晚秋夜》就是有雅有俗、雅俗共赏的杰作。正如清代诗评家叶燮在《原诗》中评论说:“白俚俗处而雅亦在其中。”此诗就是如此。
所谓浅,就是浅显通俗,琅琅上口,不饰典故,不用奥语;所谓淡,就是轻轻入之,淡淡出之,不着浓彩,不用艳词;所谓清,就是气氛爽利,清新明朗,不事雕琢,自然而然;所谓丽,就是容光焕发,天真纯净,文采斐然,姿容秀美。首联写宽广的碧空中,高悬着一轮明月,皎洁华美,静寂无声,把读者带入一个浩渺无垠、明媚清朗、宁静深邃的境界中。
月下凝思,遥视太空,悠然神往,不禁寂从中来,忧思萦怀,然而对月无言,惟有形影相吊而已。在这里,诗人勾勒出了寂寞孤独的心境。这种心境与静谧的月夜在基调上是非常吻和的。颔联写菊花开放,论常理,秋菊独傲霜雪,孤芳孑立;但此时却是残菊花开,还依傍着稀疏的篱笆,可见凋谢之期已不远了。
然而,尚可支撑些时日,至于衰老的梧桐,却已抵挡不住寒气的侵袭,叶子已纷纷凋零,飘落在寒井之上了。这里,以花开对叶下,残菊对衰桐,傍疏篱对落寒井,更渲染出一种凄寂寒冷的气氛。虽系写景,却暗寄着愁情,且与首联写的愁字相呼应。颈联由植物转入写动物。塞外飞鸿,为了躲避寒冷的侵袭,疾速地飞过长空,由北向南,感到晚秋已尽;由于昼短夜长,邻居的鸡啼也推迟了。这里,以塞鸿飞急对邻鸡鸣迟,以觉秋尽对知夜永,以反衬晚秋夜的寒冷,从而把诗情深化到一个更新的境界。尾联又回到写人上来。这就是首联所写的愁人,他凝情不语,寂寞凄清。就在他思绪万千之际,萧瑟的秋风,阵阵吹来,拂在白露上,冷气袭人,衣不胜寒!全诗流畅爽口,通脱雅致,清淡幽丽,宁静悠远。
俗与雅,没有明确界限,而是相反相成的。俗中出雅,雅中含俗,方为上乘。黄庭坚强调过以俗为雅(《再次杨明叔韵引》),吴讷也注重由俗入雅(《文章辨体序说》)。而化俗为雅关键在于一个化字。唐代诗评家张为在《诗人主客图序》中将元稹看成是上入室者,而以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即将元、白都视为登大雅之堂的著名诗人。可见雅,并不排斥通俗的。至纯的雅,往往古奥、凝重,而缺乏明了性?和群众性?;如雅中含俗、寓俗于雅、由雅返俗,则无俗的痕迹,却有俗的滋味,无俗的外形,而有俗的神韵。这种俗,是雅的极致,也是俗的极致。
因为它已非纯粹的俗,而是含雅之俗,这就高于一般的俗。《晚秋夜》就是有雅有俗、雅俗共赏的杰作。
正如清代诗评家叶燮在《原诗》中评论说:白俚俗处而雅亦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