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八月高风起,鸿雁群飞渡淮水。月下清砧愁远人,天涯芳草思公子。
王郎哀时最萧瑟,万里迢迢向南国。呼我上船设冰鲙,仰天颂酒开胸臆。
关山茫茫何处边,但见急管哀中天。冯夷听曲波面出,杨柳乱落西风前。
酒酣月落歌未已,陇思江情嗒然起。未挂姓名玉策上,愿添海水金樽里。
人生合欢那可测,有似大海翻萍叶。回首亲朋各别离,岂无江汉通舟楫。
流光过鸟不复驻,达官好爵身之蠹。况乃豺狼横地轴,何限骅骝窘天步。
竹林诸贤皆酒徒,嗣宗只愿步兵厨。古来贤达一澌尽,醉乡之托今何如。
猜你喜欢
老大思童日,诗庭俨昔趋。羁孤万里外,优渥死生俱。
寂寞临花诰,齿冥列大夫。西云白苍莽,洒血望松梧。
孟子辟杨墨,吾道方粲然。韩愈排佛老,不失圣所传。
伐木当伐根,攻敌当攻坚。坐视日月食,孰探天地全。
一木信难恃,要忧大厦颠。安得孟韩辈,出为吾党先。
君有新诗题我石,我因吟赏每登亭。
塞门雁到云边失,海口山来树里青。
几度寄书亲入郭,有谁载酒更过汀。
欲知生事全无长,买纸闲传相鹤经。
芭蕉敲雨,梧桐坠露,又是新秋到了。无心写景欲言情,当不得、神魂颠倒。
萧斋兀坐,愁怀难遣,恰好故人书到。并州快剪寄将来,剪不断、相思萦绕。
古寺森森现景星,法王殿角月华明。台馀玉鉴晴光远,树拥银蟾夜色清。
苔藓已忘诸佛古,烟霞偏著两峰平。千秋胜事留碑史,坐看冰轮起石城。
神交悭一面,见画悟同门。衣钵承卢赵,清妍逼宋元。
羡君才出众,愧我志空存。隔海遥南望,何时共一樽。
燕支山西酒泉(quán)道,北风吹沙卷白草。
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
燕支山西面的酒泉道上,北风刮起狂沙,卷起白草。
那长安城在那遥远的日光边,我怀念你却无法相见,这种相思令我衰老。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87页
燕支:山名,又名焉支山,在今甘肃省丹东。杜位:杜甫的堂弟,李林甫的女婿,曾任考功郎中、湖州刺史。酒泉:郡名,即肃州,今甘肃酒泉。白草:边塞所长之牧草。
此诗前两句“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极言塞外荒凉、酷虐的环境,极富塞外色彩,“燕支”“酒泉”,以西域的地名入诗,一望而知是北地边陲一带;“北风”“沙”“白草”,以特殊地域的自然景物入诗,给全诗罩上了一层沙海气息;“吹”“卷”,以独有的狂虐气势入诗,更给全诗贯注了一股粗犷的沙漠的血液。后两句“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以“长安”与“日光”相比,暗用了晋明帝的典故。据《初学记》卷一引刘劭《幼童传》记载:明皇帝讳绍,字道畿,元皇帝长子也。幼而聪哲,为元帝所宠异。年数岁,尝坐置膝前,属长安使来,因问帝曰:“汝谓日与长安孰远?”对曰:“长安近。不闻人从日边来,只闻人从长安来,居然可知也。”元帝异之。明日,宴群僚,又问之。对曰:“日近。”元帝失色,问何以异昨日之言。”对曰:“举头不见长安,只见日,是以知近。”帝大悦。结句还可从《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中找到影子。如此用典无碍表达,更增诗句的人文气息。
全诗表达的感情虽极为普通,但表达方式却独具特色。以自己所处环境开篇,有一种向友人描述自己生活状况的意思,同时又意指自己在这苍凉、萧索的环境中,十分孤独,因而更加怀念友人,怀念那共处的美好时光;随即的直抒胸臆即是印证了这一意境。抒情中又有对典故的运用,且不着痕迹,浑然天成,更见诗人笔力之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