霖雨五日风不回,百川流沫连山来。洪涛拍天浩荡而崔嵬,驱沙走石龙门开。
白日不到地,沧江一何哀。三山反在八水下,一苇阻绝天之涯。
与君起登江上台,节物感我旷士怀。六龙行天太阴死,妖蛟孽虺胡为哉。
蜗皇功亏禹德衰,吾恐地轴今将颓。短歌微吟为君起,丈夫壮年要为者何事。
请君起长楫,共击三千水。
猜你喜欢
扁舟旅泊暂天涯,一夜归心又梦家。行李但教西路稳,东篱计日咏黄花。
世上蓬莱第几洲,长云漠漠鸟飞愁。
海山乱点当轩出,江水中分绕槛流。
天远楼台横北固,夜深灯火见扬州。
回船却望金陵月,独倚牙旗坐浪头。
隆古日以远,举世丧其淳。慷慨怀黄虞,化理何由臻。
步出城西门,裴回见河滨。当其侧陋时,河水清且潾。
沧桑一以变,莽然翳荆榛。至化无苦窳,宇宙将陶甄。
太息感悲泉,人往迹未湮。瑟瑟寒原暮,冷风吹衣巾。
顾我譾劣质,希圣杳无因。且尽登临意,斗酒欢相亲。
蔡子围棋非我敌,我谨事之如大国。
主盟召会不敢辞,近忽凭陵有骄色。
邹人战鲁固非宜,于越入吴谁可测。
愿君勿以大自骄,知小深谋战须克。
区区江子似邾娄,我如强鲁端能役。
凌兢螳臂屡见拒,我但怜子心难得。
近来措置尤小狞,何异穿窬时有获。
可怜痴将不知兵,请视吾旗岂冥北。
饥鱼贪饵不知◇,口虽暂美身遭食。
虽然吾亦守疆埸,防患犹须谨蟊贼。
上攀蔡子虽已辽,晋楚周旋终有日。
下观江子行逾远,我进骎骎未知极。
嗟予自谓敢忘谦,事有真诚难掩抑。
为君聊发一笑端,欲开吾棋视斯檄。
为郡同卧理,民情识我情。
三秋得公事,一月绕山行。
砥柱全抛险,黄河日接平。
周遭到垣曲,尊大近神京。
借助林盐润,增饶国计成。
虞州访遗迹,吴坂念长鸣。
董泽蒲侵绿,巫咸水傍清。
人怀绛县老,地叹夏台倾。
下马听泉发,登原待月生。
盘醒读碑版,扶持立刀兵。
晚霭闻钟断,微阳喜雨晴。
峭空崖背落,斗截岭西横。
仙恐临王屋,高疑见析城。
去车知轨辙,连亩有农耕。
彩错翻朝旆,铮鏦击夜钲。
凿开青石壁,填贮白云坑。
旧幕怜才俊,嘉言许道亨。
何当议险阻,始信说分明。
不倦共廉使,常存济物诚。
计时聊就笔,千古愧题名。
学书不成去学剑,抛却铅丹买弓箭。六韬不直一文钱,穰苴终作灌园汉。
稻黍不收收莠荑,勉将方口救穷贱。古纸烟黄书一通,赤日方街磨大砚。
涔波只沬濡枯鱼,十年不识孔方面。记得魁梧美少年,手把牙签颂书传。
花前月下几吟哦,颠书自扫白团扇。高冠大袖走文场,身经大小百馀战。
几年面上堆紫烟,直腰曲背走乡县。家园卖尽子依人,不及西家老曹掾。
身宫磨蝎命驿马,五行劳碌君自见。诗能穷人穷者工,瘦岛寒郊无饱顿。
新诗字字挂人口,不与妻儿充饥咽。如今贵者不读书,腹中犹如酒食店。
自来好语出饥肠,一字堪酬五十绢。我亦辞官作乞儿,他时同入歌妓院。
霸越亡吴计已行,论功何物赏倾城?
西施亦有弓藏惧,不独鸱(chī)夷变姓名。
倾城:多用“倾城”二字称誉美人。此称西施。
弓藏:比喻功臣受害。鸱夷:原意为皮制的袋。此处指范蠡的别号。
历代咏西施的诗,或将她视为以色媚主,使吴王招致亡国杀身之祸的“尤物”,或将她视为灭吴的第一功臣。这首诗却别出新意,揭露了统治者擅权负义的丑恶行径,称颂了西施的远见卓识。据《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战败被俘后,范蠡用美人计,献西施于吴王,让吴王放越王回国,并使吴王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得以灭吴,重建霸业。
首句“计已行”三字,肯定了这一策略已获成功。毫无疑问,西施在实现“霸越亡吴”的谋略方面功不可没,越国对她本该论功行赏。
第二句诗也肯定了西施的功绩,同时又故意设问启人深思:她究竟该得到何种奖赏呢?这一问,使诗显出了曲折,也在读者脑海中掀起了波澜。
第三、四两句回答了这一问题,同时也点了题。“西施为越苎萝村西鬻薪之女”,传说勾践携西施归越后,越王夫人暗中派人将她沉尸江底,一说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诗人更相信后说。为什么呢?“西施亦有弓藏惧”一句,可谓独具慧眼,一语破的。“亦有”与下句的“不独”互文对照,更说明在诗人看来,西施是一位聪慧过人的女子,当她牺牲自身拯救了沦亡的祖国后,必然会像范蠡一样具有先见之明,洞察越王的奸恶,也必然会怀着与范蠡一样的“弓藏惧”作出变名易姓、浪迹江湖的抉择,以免功高震主,成为统治者权力私欲的受害者。这首诗突破了封建统治阶级女人误国的“祸水”观,史识深刻,感慨深婉,行文曲折,体现出“指事类情,又宛转如意”(赵翼)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