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游历四穷,兹山负灵胜。翠川玉篆绕,丹巘璚花并。
浮桴临星源,仙踪焕云柄。图经宛不爽,神理杳莫竟。
缅讶开物初,岂无稽天浸。怀山谷就变,赴坎槎交迸。
迹奇易赞扬,岁深改观听。朅来幔亭宴,渺渺论神圣。
谅同武陵源,去为嬴民病。梵蜕昔所诽,真函此须正。
所以紫阳翁,不履黄庭径。远瞩悟气机,内照见真性。
永持哲士诫,修身俟元命。
猜你喜欢
披文握武,建中兴庙宇,载青史图书。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闪杀人望旌(jīng)节中原士夫,误杀人弃丘陵南渡銮(luán)舆(yú)。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
能文能武的全才,足可以使南宋中兴,名字永垂青史。其功绩遭到权臣的怨恨,误中权臣的奸计。中原父老再也盼不来北进的王师,赵宋王朝丢弃祖宗的陵庙向南逃去。钱塘路上,风雨凄凄,满含愁怨,洒落在西子湖上。
参考资料:1、《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1010页。
岳王:即岳飞,宋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故称岳王。披文握武:指文武双全。建中兴庙宇:岳飞为国竭智尽忠,挫败了金兵的侵略,使宋朝得以中兴。正落奸谋:落入奸臣贼子的阴谋。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弄得中原人民只能遥望宋军撤退,而不能恢复祖国的统一。闪杀:抛闪。旌节:指旌旗仪仗。士夫:宋朝的官员。闪杀人指代中原百姓。误杀人弃丘陵南渡銮舆:奸臣杀害了岳飞,致使大宋皇帝渡江南逃,大片国土沦于金人之手。丘陵:泛指国土。銮舆:天子车驾,代指皇帝,即宋高宗赵构。误杀人指代皇帝,即宋高宗赵构。钱塘:即今杭州,岳飞在此遇害,后迁葬西湖。
这首小令中歌颂的是宋代名将岳飞,前半部分以叙事为主,后半部分将议论与抒情融为一体,整体上是层次分明,一气呵成,动人心魂。开头三句对岳飞作概括性的评价、介绍。“披文握武”,称赞岳飞文武双全;“建中兴庙宇,载青史图书”,指岳飞有再建宋王朝宋庙社稷之功,足以流芳百世。后两句“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追述被诬身亡的悲剧,一个“却”字,饱含悲愤、痛惜。“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误杀人弃丘陵南渡銮舆”两句揭示由此产生的后果:丢弃宗庙南逃,收复失地无望。最后三句“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落笔于岳坟。那“愁风怨雨”所凝聚的,正是千古不灭的民族正气,为忠臣的冤魂长掬一腔热泪。全曲前半以叙事为主,后半熔议论与抒情于一炉,既层次分明,又一气呵成,动人心魂。[1] 这支曲子,首句写出岳飞非凡才略。二句接写岳飞的中兴功绩。三句写出岳飞壮烈的一生。四、五句揭露主和派秦桧等陷害岳飞的罪行。六、七句,进写岳飞的英雄业绩,抓住“闪杀人”、“误杀人”,这些带有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叙写,把权奸和昏君误国殃民的罪恶,凝练地表现出来。最后三句抒写了对岳飞不幸遭遇的极度悲愤和惋惜之情,同时也表露出作者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樟水维舟静夜分,晓传春息满氤氲。故人颜色壮三月,词客神情恋五云。
沧海旧怀鸿雁计,赤霄新睹凤凰群。摇心岭表趋班地,天路何人共作勋。
嶂合含元气,岩呀吐太阴。
崖根连地入,石笋与天侵。
尧舜成陈迹,英韶寄古音。
黄巢徒堰水,遗臭到于今。
胸次玲珑粉黛羞,宵征何必抱衾裯。应无云雨三更梦,自有冰霜六月秋。
尽节每曾陈讽刺,虚心那解老温柔。专房不怕蛾眉妒,只恐西风动别愁。
大腿圆长健,小脚粗铁线。
班白黄色真,此名金不换。
偶出城南去,长郊花乱开。春阴云贴水,日暮客登台。
扰扰谁知己,寥寥自感怀。家书几时发,妻子劝归来。
君侯粤中产,羽林忠孝门。曾为三辅吏,遗爱至今存。
昨岁来守州,芳名益腾骞。自从海水飞,蛮舟翳朝暾。
吴、会日创残,江海多军屯。大兵仍凶年,凋瘵不可论。
君侯勤抚字,百里载仁恩。自古设官职,事事有本原。
所以置守令,无非惠元元。兹任良匪轻,天子之选抡。
何以不奉天,斩伐蹶其根?粲粲元道州,名与南岳尊。
追呼尚不忍,千载闻此言。哀哉诛求尽,恸哭满江村。
作诗代民谣,庶以达周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