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帘漠漠晚阴阴,四壁寒灯一夜心。往事几回还执手,离忧大半付悲吟。
薄裳应怯秋风劲,弱质宁堪夙露侵。咫尺柴门天万里,毕家庄上暮云深。
猜你喜欢
当年有竹轩中酒,半榻清风一局棋。今日周溪桥下路,两行红泪几篇诗。
夜谈不尽鸡偏恶,秋色含悽鸟未知。归去西园寻旧迹,梧桐萧瑟雨声悲。
一沼曾教役万民,一峰会使九州贫。江山假说方成就,真个江山已属人。
今日真成我重九,谁言风俗怆吾真。可无白酒招佳客,尚赖黄花似故人。
终老柴桑聊自便,三年瘴海未全贫。不须更上高城望,野树寒鸦恨更新。
梅岭奇梨共日南,就中万里复眈眈。遥知别后书难寄,一字相思当百函。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两首诗都有趣地运用重复的词语,表现一种回旋反复的美:第一首开头两句的第一字和第六字相同,第二首开头两句的第一字与第三字相同。王勃将陆与水相对,这是最普遍持久的对偶之一。在第一首诗中,诗人已经感伤于江水及其对离别的实际意义和象征意义,但是他发现格外难以忍受的是陆地上的树,这些树遮断了他的视线,使他难于看到离去的朋友。在第二首诗中,王勃运用了一个十分普通的宫廷转喻来进行巧妙的议论:“谁说甲是真的(事实上甲是真的),因为乙(巧妙的构思)与甲相矛盾。”由于离别,江水不再是一个小区域,而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
炳若丹青敷德义,后人於此取良规。
紫帽之峰兮高且崷,白云一片兮空悠悠。我有兄兮在海陬,三月不见兮使我心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