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日常如此,行行路转欹。身藏天半影,毂向雾中移。
线道萦江曲,珠泉映盖澌。静心随险处,王事肯委迟。
猜你喜欢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黄巢遗留下来的诗一共三首,其中《题菊花》和《不第后赋菊》流传程度较广。这首《自题像》与两首菊花诗相比,名气就小得多了。甚至有很多人怀疑这首诗究竟是不是黄巢本人的作品。
据说黄巢本人后来战死疆场了,但也有传说黄巢起义失败后在洛阳做了和尚。从这首诗来看,他没有战死,后来削发为僧了。如果真像民间传说那样,这些叱咤风云的农民领袖遁入空门,其人生感触一定非寻常人所能及。比如像这首诗的头两句,“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着尽着僧衣”,既表明了黄巢曾经历过的那些不平凡的戎马倥偬岁月,又显示了他后来静如止水的僧侣生涯,其鲜明的对比,令人感慨。尤其是“天津桥上无人识”这一句,生动地描述了英雄迟暮那种无可奈何的苍凉和悲哀,令人叹息。但笔锋一转,“独倚栏干看落晖”一句,又悠然刻画了一种“人生韶华短,江河日月长”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原题注:陶毅《五代乱离纪》云:巢败后为僧,依张全义于洛阳。曾绘像题诗,人见像,识其为巢云。
供时有度量,异好有团方。来风堪避暑,静夜致清凉。
渡河村落少,南北讶晨星。鸽怖依禅树,鸥闲宿野亭。
寒梅深破腊,冻柳远含青。浩荡知春近,农歌渐可听。
离索何惆怅,后会未可希。河朔贵相忘,歧路安足悲。
兰釭花暝,听沉沉莲漏,闲愁如发。况是残宵闻雁语,叫得云波欲裂。
秋托芦花,春憎燕子,辛苦关河阔。问君何事,年年来往天末。
从道系帛传书,当时塞外,此日何由达。知我凄凉身世感,除是窗前明月。
忆弟情深,思亲梦远,泪揾罗襟湿。轮肠宛转,此心能向谁说。
古寺秋崖上,清风掩半关。晚花明艳艳,晓溜落潺潺。
松笋穿阶瘦,苔窠蔽石斑。翘沙怜鹭静,抱叶看蜂还。
心以空无累,身从病得闲。仪曹独何事,终日赋囚山。
大明宫殿彩云间,花底微风响佩环。陛戟九重周虎士,御筵咫尺望龙颜。
犬牙磐石诸侯国,豹尾钩陈百辟班。漏下五门朝退晚,日边佳气满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