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客长安兴已孤,寸心元自向吾徒。谁从世外传鸿宝,惟羡仙家隐玉壶。
短褐尚能频说剑,明灯犹忆醉呼卢。因君更问华阳事,昔日金笼尚在无。
猜你喜欢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
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写边庭夜警、卫戍将士奋起守土保国的小诗。描写边塞风光和边地征战的作品,在唐诗中屡见不鲜。早在盛唐时期,高适、岑参、李颀等人就以写这一方面的题材而闻名于世,形成了著名的所谓“边塞诗派”,以后的一些诗人也屡有创作。但这组小诗,却能在写同类生活和主题的作品中,做到“语意新奇,韵格超绝”(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评此组诗语),不落常套,这是值得赞叹的。
“朔风吹雪透刀瘢”,北地严寒,风雪凛冽,这是许多边塞诗都曾写过的,所谓“九月天山风似刀”(岑参),所谓“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再夸张些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但总还没有风吹飞雪,雪借风势,用穿透刀瘢这样的形容使人来得印象深刻。边疆将士身经百战,留下累累瘢痕,如王昌龄所写:“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其艰险痛苦情形栩栩如生;而这首小诗却写负伤过的将士仍在守戍的岗位上继续冲风冒雪,又不是单就风雪本身来描写,而是说从已有的刀瘢处透进去,加倍写出戍边将士的艰辛。次句“饮马长城窟更寒”,是由古乐府“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句化来,加一“更”字,以增其“寒”字的份量。这两句对北地的严寒做了极至的形容,为下文蓄势。
“半夜火来知有敌”,是说烽火夜燃,响起敌人夜袭的警报。结句“一时齐保贺兰山”,是这首小诗诗意所在。“一时”,犹言同时,无先后;“齐”,犹言共同,无例外,形容闻警后将士们在极困难的自然条件下,团结一致、共同抗敌的英雄气概。全诗格调急促高昂,写艰苦,是为了表现将士们的不畏艰苦;题名为“怨”,而毫无边怨哀叹之情,这是一首歌唱英雄主义、充满积极乐观精神的小诗。
雨雨风风,天公已做新秋势。驱愁无计。且买今宵醉。
·索取床头,早拂山妻意。君休矣。青钱无几。留籴晨炊米。
远游笃学时谁用,渐达中年道未行。莫与朝官论资格,安心却病是平生。
四座且勿语,为君停举杯。问君从军有何乐,君言痛定犹馀哀。
忆昔黄巾遍秦陇,昼磨盾鼻宵衔枚。连营傍山塞谷口,忽然飞雹如李梅。
马牛毙野大木拔,暴流怒发声喧豗。是时危坐待没顶,讵料雨歇涛头回。
军行偶尔得空舍,解鞍暂憩无疑猜。门前遗火竟谁厝,焰焰已及硝磺堆。
仓皇欲出不得出,顷刻将化昆明灰。以裘蒙首急伏地,大声一裂如轰雷。
焦椽烂瓦不知处,面目无恙粘青苔。平生绝险此二事,廿年首白难重回。
听君语罢起长叹,不经困阨无良材。人生万事有司命,水火不杀商邱开。
即今无事抚髀肉,上头千骑东方来。塞马久应识倚伏,海鸥何用生徘徊。
为君引满浮大白,有酒不饮胡为哉。
追凉能到竹溪无,隔水斜阳未肯脯。
剩暑不蒙蕉扇扇,细云聊债月梳梳。
独坐虚堂寂,烟销瓦博山。
出游鱼自乐,飞倦鸟知还。
花气清风远,槐阴白昼閒。
逍遥入诗思,落笔笑谈间。
独上层楼意已阑,栏干倚遍悄无言。
白衣不至黄花少,怅望庭闱涕泪繁。
秋节堪悲惟暮节,牛山独欢异龙山。
解嘲不见狂从事,落帽风流作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