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曹谈论剧悬河,庾岭南迁意若何。路比长沙应更远,俸辞西监却还多。
且看文字能驱鳄,未许衣缨羡制荷。仰止昌黎旧祠屋,摩碑三讽荔丹歌。
猜你喜欢
南溪得雪真无价,走马来看及未消。独自披榛寻履迹,最先犯晓过朱桥。
谁怜屋破眠无处,坐觉村饥语不嚣。惟有暮鸦知客意,惊飞千片落寒条。
有情清江水,东下投豫章。
故人江上居,不寄书一行。
相思对明月,谈笑如清光。
向风长叹息,孤雁起寒塘。
倾写郁结怀,因之东南翔。
姑氏有淑质,幽林兰静芳。
愿因奉箕帚,蘋藻羞烝尝。
念君方策名,要津迈腾骧。
引车入里门,观者塞路旁。
雝雝求匹好,羔雁委潘杨。
顾惟蓬茅陋,岂能屈东床。
眷言南鸣雁,七子伊在桑。
幸缘一日雅,结好永不忘。
在天有北斗,在地有岱宗。主当造化窟,生气亘春冬。
古今秩祀典,鼎列三公饔。云车走群后,检玉竞登封。
议礼犹引经,听者为改容。矧兹一卷石,偶号玉女峰。
岂有婀娜姿,默需非正供。骏奔靡虚日,衰疾亦舆筇。
伛偻拥道周,密云朝不浓。破产贡金璞,杀身备奴佣。
群愚固难喻,轩冕何憧憧。下视宗神祠,寂寥空万松。
黄冠仅数辈,击鼓兼撞钟。虺蛇本阴类,影响踰神龙。
当有壮士奋,枝剑矢相从。眷兹冷热态,念彼颠倒踪。
习见既积久,谁复芥蒂胸。我行已窈窕,我拜已虔恭。
仰视不敢道,戚戚哀鱼喁。引满辄醉卧,草花藉纤秾。
别岸相逢何草草,扁舟两岸垂杨。绣屏珠箔绮香囊。酒深歌拍缓,愁入翠眉长。
燕子归来人去也,此时无奈昏黄。桃花应是我心肠。不禁微雨,流泪湿红妆。
森森九桂植岩幽,所谓伊人在一洲。
别后道尊君可慕,病馀学废我堪羞。
雪惊新白传佳咏,云□残黄会晚秋。
多谢联镳垂访意,疏慵犹可诲还不。
新烟着柳禁垣(yuán)斜,杏酪(lào)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biàn)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gū)春酒醉京华。
一树树杨柳披拂着新火的轻烟,沿随着官墙透迤蜿蜒;杏仁麦粥香气溢散,家家户户互相馈送,一片腾欢。
都城南京的城郭四周,举目但见无尽的青山;节逢清明,更令客子无不把家乡深深怀念。
看那卞壶祠边春草迷乱,莫愁女的故居前已被落花铺满。
幸亏还有馆中诸公共同作伴,不妨打来美酒痛醉一番。
参考资料:
1、邱芬编写.节日诗词:黄山书社,2012.06:第96页
2、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220页
馆中诸公:即史馆中一同修史的宋濂、王祎、朱右等十六人。馆:指翰林院国史编修馆。新烟,古时风俗,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禁火冷食,次日重新生火,故曰新烟。禁垣:皇宫的围墙。杏酪:传统习俗,在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作粥。
白下:南京的别称。
卞侯:卞侯即晋朝的卞壶。他曾任尚书令,后来在讨伐苏峻的叛乱中战死,被埋葬于白下。卢女:即莫愁,古代善歌的女子。
待诏:明代翰林院所设官职,主管文件奏疏。此指修史。京华:即京都。
清明节,旧时风俗为人们扫基祭祖的日子,所以最易触发客居在外的游子的乡思。这首诗所抒写的心情也大抵如此,只是它表现得特别含蓄委婉、曲折隐微,在高启的律诗中又是一种格调。
“清明无客不思家”,既曰“无客不”,自然也包括作者自己在内。不过,全诗直接抒写思家之情语,仅此一句,其余则着力描写最物,如垂柳、杏酪、青山、芳草、落花等,可谓色彩缤纷,明丽如画,甚至有画所难到者。但这一切,似并未使作者陶醉,从而消释其思家之情,相反地,见景生情,反而更衬托、引发了他的思乡情。
官墙外的垂柳,丝丝弄碧,新烟萦绕;人家所精心制作的杏酪,散发出阵阵的芳香。这风光节物无不在告诉作者清明节的到来,自然也会唤起他往岁在家乡与家人共度佳节的种种回忆。这一来,客居青山环绕的京师金陵的作者,自然便思念起家乡来了。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五、六两句,意更深曲复杂。迷芳草,芳草萋萋,一片凄迷,化用《楚辞·招胞士》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婆婆。”已寓有思归之意。而作者偏又以芳草与卞侯墓并置,以落花与莫愁女映照,似更富有富贵难久恃,盛时难长留的感慨。
作者来京前曾写道:“北山恐起移文诮,东观惭叨论议名。”(《被诏将赴京师御别亲友》)于《赴京道中逢还乡友》诗中又曾写道:“我去君却归,相逢立途次。欲寄故乡言,先询上京事。”对自己来京任职内心显然已有矛盾和疑虑。加之写罢此诗后仅四个月,朱元璋召见作者,面授户部侍郎,他却固辞不受,遂被放还。因而,在他的思家之情中交织有上述的感慨,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也正是因此,他才写出了末尾两句的强自宽慰之词:幸而有几位同院的故友,可与沽酒共饮,一醉京华。其意正是针对暗含于上述节物风光描写中的寡欢、不幸心情而言,而“醉京华”之“醉”,也是为了谴闷宽怀而醉,而非缘欢快而取醉。
世事悠悠委逝波,六年归梦寄南柯。北来莫怪音书断,衡岳元无雁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