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水浮烟翠蔼重,秦淮山色有无中。莫教林外来车马,老子看山意正浓。
猜你喜欢
时时赍破囊,访我息闲坊。煮雪问茶味,当风看雁行。心齐山鹿逸,句敌柳花狂。坚苦今如此,前程岂渺茫。
南极生光映德辉,我公应运享遐龄。算年适合蓍龟数,鉴貌还如松鹤形。
会可香山追老白,图堪耆社入丹青。萸觞好作尧觞祝,菊酒堪为寿酒馨。
屈指明秋周甲子,承颜晚岁喜男丁。斯文有幸斯人在,长使我侪奉典型。
杖锡(xī)何来此,秋风已飒(sà)然。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
相逢成夜宿,陇(lǒng)月向人圆。
高僧怎么也会来到这里?在这秋风飒飒的季节我与您相逢。
阴雨撂荒了您深院的菊花,严霜欺倒了半池莲影。
遭到放逐又岂能违背心性?身居荒野也未能放弃禅宗。
今夜与您相逢共宿,陇上的明月也向我们现出圆圆的光影。
2、韩成武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274页
杖锡:手持锡仗。锡仗,菩萨头陀十八物之一,上有四股十二环,表示四谛十二姻缘之义。比丘向人乞食,到门口,便震动锡杖上的小环作声,以让人知道。飒然:形容风吹时沙沙作响。
宁:岂能。虚空:荒野无人之处。赞公土室在山野。
陇月:洁白明亮的月亮。
诗人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被贬弃官,暂居秦州,不意遇到了谪置此地的原京师大云寺赞公,所以以“锡杖何来此”反诘起笔,表现了惊愕之情。“秋风已飒然”自然是寄情于景,以秋风述说一份不满与困苦。“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紧接“秋风”义旨,进一步渲染赞公与自己处境的萧条凄凉。对仗工整,用字精准,以“荒”“倒”二字使冷落身世传神而出。此处也为下文赞叹赞公梵行高洁,禅心清净作一反衬。诗至“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则秋戚之情一扫而空,换之以无尽的平和,又透出独立孤峰顶的豪情。赞公深通佛法,无论外境如何变化,也不能动摇他的清净心。而一切万法无非真如,放逐本身也不离空性,就如虚空也是禅。在赞公身边,使诗人也感染了几分宁静安详。夜间在赞公房间休息,望见朗朗明月,扫清太虚,犹如禅心空明,能出种种违顺。同时尾联也点出题意,以作照应。
高厚真邀福,神明宝爱才。凤凰飞去后,权作望京台。
月生一,无角铁牛眠少室。
月生二,赤脚波斯入闹市。
月生三,冰生於水,
青出於蓝。文殊堂里万菩萨,
夜来尽向此中参。
眼前修洁独修篁,屡倩东风洗晓妆。
学舞腰肢困珠玉,可怜官柳在寒塘。
折兰难寄远,渺汀蒲,烟思共依依。甚檐花听断,骚章歌罢,此意谁知。
满眼孤村流水,肠断去年时。过了端阳日,重问归期。
同是天涯羁旅,叹湘灵鼓瑟,笑我全非。九江风雨外,有客淡忘归。
正目渺、骞情愁予,又吴潮、吹上竹枝词。西窗夜,待剪灯深坐,却话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