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人何处住,一室对孤岑。池上蓼花白,山中秋意深。
林穿蒋诩径,座拥河汾琴。未觉衣缨在,沧洲更远寻。
猜你喜欢
高压郡西城,观风不浪名。
山川千里色,语笑万家声。
碧寺烟中静,红桥柳际明。
登临岂刘白,满目见诗情。
急鼓疏钟催报晓。楼上今朝,卷起重帘早。环佩珊珊香袅袅。
尘埃不到蓬莱岛。
何用珠玑相映照。韵美形清,自有天然好。莫向尊前辞醉倒。
松枝鹤骨偏宜老。
惆怅白头吟,云山契阔深。何当重剪烛,细叙百年心。
娄江桥畔采芙蓉,俯仰金华旧鼎钟。
怪道主人常避客,应惭无泪哭神宗。
弹雀珠陨山,斩蛟璧沦水。知之不甚惜,未足为知己。
楚王称爱宝,贱目而贵耳。鼠璞既争投,燕石复深喜。
哀哀荆山陬,泪尽卞和子。
肩发肖人形,言语剧机警。
罝罣不可招,幽旷从驰骋。
胡为所嗜偏,遇醪即首肯。
染指疑含沙,浸淫归酩酊。
蹀履意欲欢,孰知堕深穽。
鄙哉酣爵人,白头犹未醒。
西亭石竹新作芽,游丝已罥(juàn)樱桃花。
鸣鸠(jiū)乳燕春欲晚,杖藜(lí)时复话田家。
田家父老向我说,“谷雨久过三月节。
春田龟坼(chè)苗不滋,犹赖立春三日雪。”
我闻此语重叹息,瘠土年年事耕织。
暮闻穷巷叱牛归,晓见公家催赋入。
去年旸(yáng)雨幸无愆(qiān),稍稍三农获晏食。
春来谷赋复伤农,不见饥鸟啄余粒。
即今土亢不可耕,布谷飞飞朝暮鸣。
舂莩(fú)作饭藜作羹,吁嗟荆益方用兵。
石竹: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对生似小竹,开红白或杂色小花,供观赏。游丝:春天在空中飘动的由蜘蛛等所吐的细丝。俗称“天丝。”罥:挂。
乳燕:雏燕。一说正在哺育雏燕的母燕。
龟坼:田地干裂。滋:长。
穷巷:陋巷。
旸:日出,晴。愆:差错。三农:指平地、山地、泽地的农民。一说指春、夏、秋三个农时。晏食:安食。无旱无涝,故安。
土亢:土地干燥坚硬。
莩:麻的种子。藜:一种草,嫩叶可食。荆、益:荆州和益州。在今西湖、四川一带。方用兵:正在打仗。
此诗作于顺治十四年(1657),这一年自春至夏,北方三月不雨,此诗即咏写此事。
首两联交代背景,描写“春欲晚”的时节的农村风光,并由杖藜老农话农事引入下层。三四两联借田家父老之口描述农村干旱情景。旱情的严重,田家父老的忧虑凸现无遗。下面四联写诗人内心的触动及深深叹息。诗人既为农民在贫瘠的土地上岁岁劳作的悲苦命运而感叹,更为官府的剥削压榨,使农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和损害的现象愤懑不已,揭示出农民辛勤劳动反而日益贫困的真正原因并非只是天灾所致,而在于统治者的残酷盘剥,笔锋直指封建统治者及不合理的制度。尾两联又回到眼前现状的描写:土地干旱无法耕种,人们只能用野果野菜充饥,而清兵又要从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向云南发兵进攻,人们在遭受灾荒的侵害、官府剥削压榨的同时,还要蒙受战乱的痛苦。
此诗对劳动人民的不幸命运和生活处境寄予了深深的关切同情,对腐败统治阶级及不合理的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揭露,极富战斗性和认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