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琴衣绣正纶巾,剑气微茫逼斗辰。借箸直期匡社稷,睚尤不许共乾坤。
风回星宿波涛怒,龙战云南壁垒新。自是忠魂依日月,更教青史见精神。
猜你喜欢
闭门忌客各西东,恰值求桑话晚风。遮断绿阴不相见,独横梯影夕阳中。
天津桥上,凭栏遥望,春陵王气都凋丧;树苍苍,水茫茫,云台不见中兴将。千古转头归灭亡。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洛阳是一座有名的历史古城,东周、东汉、曹魏、西晋、隋炀帝、武则天等先后以此为都,宋以前的许多王朝也曾以此为陪都,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山坡羊·洛阳怀古》的前六句,写作者在九朝古都洛阳的天津桥上依栏远望,追念曾经叱咤风云、建立东汉王朝的刘秀以及他的功臣们,流露出一种低沉哀惋的调子。天津桥,故址在今洛阳旧城西南,隋唐皇城正南洛水上。它建于隋大业年间,用铁锁连结大船,南北夹路对起四楼。隋末焚毁,唐宋屡次改建加固。它曾是洛阳的一个繁华的名胜之地。作者来到天津桥上,俯视桥下,洛水滚滚不息地向东流淌着,抬头远望,春陵的王气已丧失不见。“春陵王气”是关于刘秀的历史典故。《后汉书·光武帝纪论》载:“后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春陵郭,唶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春陵,是个县名,当时属南阳,故址在今湖北枣阳县。汉光武帝祖父春陵侯刘仁曾迁封于此,故名。望气,是古代方士的一种占侯术,认为望云气可以预知祸福吉凶。这是靠不住的骗人把戏。苏伯阿望见的春陵的“佳”气,“郁郁葱葱”,按照方士的说法,即是一种王者之气,预示此地将会出现天子。后来,果然出现了汉光武帝刘秀。现在作者在洛阳的天津桥上,已不见春陵之王气了,这地方恐怕再也出现不了刘秀那样的人物。而帮助刘秀建立东汉王朝的那些文臣武将们,如邓禹、马武等,也早已成为古人,就连明帝刘庄在永平年间为感念这些前世功臣,而在南宫云台中绘制的二十八将的图象,也早已塌圮不存了。眼前看见的只有苍茂的树木和茫茫流动的河水。面对这种情景,作者发出了深沉的感慨:“千古转头归灭亡”。自古以来,那些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当时自是叱咤风云,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演出了轰轰烈烈的活剧,但弹指一顾之间,就归于灭亡,成为历史的过去。由此,作者认为“功”也罢,“名”也罢,都是短暂的,不会长久的保持着的。
总括看来,作者在曲子之中流露出的情绪是低沉的,几乎近似消极;而结合元代社会现实来看,元代统治阶级残酷暴虐,社会统治黑暗腐朽,张养浩曾因直言政事,而被贬官,被废弃,这次虽被起用,但后果怎样,他无法预料。因此,他在曲中流露出了低沉的、伤感的情绪。
隐几秋深寂寞居,故人枉驾论诗书。随身饮器耽茶酒,散发顽颅傲吏胥。
才向湖西觅佳句,又游海上趁轻车。潮州风物真堪羡,卜筑他年可得欤?
官罢宾客散,家贫僮仆顽。
尚有此阿堵,苔钱何斑斑。
酒从田父饮,果听邻人攀。
四壁夜无盗,焉在门常关。
浪作送穷文,五鬼驱复还。
士各行乃志,慎毋赋招山。
本拟中秋夜,家庭待月圆。蹉跎霪雨里,犹自滞愁边。
海气随潮上,江声入枕悬。梦回天未曙,起坐不成眠。
陶公白头卧,宇宙一北窗。
但闻窗风雨,平陆漫成江。
卯金扛九鼎,把菊醉胡床。
城南晁正字,国器无等双。
日月丽宸极,大明朝万邦。
假版未通班,晓严梦逄逄。
万卷曲肱里,胸中湛秋霜。
亦有好事人,叩门提酒缸。
欲眠不遣客,佳处更难忘。
不见隐君子,一月比三秋。惊涛如许,梦魂无路绝横流。安得如云长翮,命驾不须千里,上下逐君游。此计杳难就,注目倚江楼。西风里,多少恨,寄歌头。飞奴接翼,为我三度下南州。正是天寒日暮,独钓一江残雪,风猎碧莎裘。和子浩然句,一酌散千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