踟蹰溪上暂停骖,欲话离言不可攀。世事日惟添白发,宦情时复梦青山。
乍寒燕谷莺无语,细雨湘江竹有斑。此去西堂春至后,拟开樽酒待君还。
猜你喜欢
送归客,送归客,东城复西苑。碧草萋萋别路长,苍山历历愁心远。
愁心远征,驾不可留。去年送归陌上雪,今年送归江上秋。
江上秋江雨霁,返照入林光翳翳。家在齐川未得归,年年送客来沙际。
送归客,请客听我歌。我如水中凫,君如江上波。波流去不息,凫飞无远翼。
回桥转岸君已遥,薄暮徘回此何极。
纹波洲上望,极目接苍茫。水落鱼矶浅,天空鸟道长。
一声歌叹乃,孤棹倚沧浪。处处吹笳起,斜晖野寺旁。
可爱木兰资,可怜丹桂质。逐浪徒言是,乘风还自失。
草蔓䒁长理,沙巨舷难出。陆沈成许去,无复乘流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náng)橐(tuó)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我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回家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
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参考资料:
1、罗华荣.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参考.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2、罗华荣.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八年级第一学期.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乌纱:当时做官为宦的代名词囊橐:一种口袋。
萧萧:空空的样子。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写的是郑板桥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归里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他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到清冷的江边作为鱼竿。乾隆十八年,山东大旱,当时做潍县县令的郑板桥因为请求赈济饥民的事,得罪了上司,这首诗是郑板桥被罢官离开潍县回乡时,告别潍县绅士民之作。作者为人正直,只关心百姓疾苦,不愿逢迎吹捧上司,深为上司不满,于是上司借故罢了他的官。时年他已61岁,在潍县担任了7年县令,照理说,至少也该发点小财了,然而他罢官之日,却是囊橐萧萧两袖寒,惟有一囊书画,两袖清风,实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清官。这首诗在用词上很有感情色彩。萧萧寒、清瘦、秋风都从字面上传递出一种萧索、冷落、凄冷之感,与作者的心情和处境和谐一致。
这是一首赠别诗,然而却很特别。
斗室彷徨总触肩。美人何处种情天。一山入座同杯酒,片雨来村伴睡眠。
长作客,已忘年。兴来亦复过前川。东家打豆疑砧杵,回看西风野鸭船。
鸟声催得青春老,花气浑忘白发新。谁复能寻三径友,信知真是五台宾。
江烟漠漠雨霏霏,野饭吹香落钓矶。三十六陂秋水阔,背人白鸟一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