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空涌出秀芙蓉,宝树参差近九重。波泛羽觞来玉涧,泉垂珠箔喷金龙。
四时佳气浮丹阙,八表晴岚露碧峰。喜遇太平无事日,共沾雨露沐恩浓。
猜你喜欢
翠巘巃嵷接上台,黄金为殿玉为台。葳蕤宝树含空秀,缥缈烟霞照日开。
金露玉虹云外耸,方壶瀛岛海边来。圣皇岁岁宸游乐,百辟森森喜得陪。
太液池深碧似苔,溶溶漾漾自西来。鱼翻翠藻嘘轻浪,鸟下青蒲绝点埃。
影浸綵舟轻荡飏,光涵星斗自萦回。愿将一滴天瓢泻,散作甘霖遍九垓。
金门曙日正瞳昽,白兔呈祥迥不同。远带霜华依凤阙,遥含月影出蟾宫。
清标好傍瑶台上,素色偏宜玉殿中。自是太平多瑞应,愿祈圣寿效呼嵩。
落日飞山上,山下人呼猎。
出门纵步观,无遑需屐屧。
至则闻猎人,喧然肆牙颊。
或言岐径多,御者因追蹑。
或言御徒希,声势不相接。
或言器械钝,驰逐无所挟。
或言卢犬顽,兽走不能劫。
余笑与之言,善猎气不慑。
汝方未猎时,战气先萎薾。
弱者力不支,勇者胆亦怯。
微哉一雉不能擒,虎豹之血其可喋。
汝不闻去岁淮甸间,熊罴百万临危堞。
往往被甲汝曹,何怪师行无凯捷。
鸣呼安得善猎与善兵,使我一见而心惬。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
连天汉水广,孤客郢(yǐng)城归。
郧(yún)国稻苗秀,楚人菰(gū)米肥。
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lái)衣。
江南万里,春光已过三江原野,大雁纷纷向北飞去。
汉水浩淼,无边无际,与天相连,老友归去,回到故乡郢地。
郧国的稻田茁壮秀颀,楚地的菰米收获在即。我在北方将你牵挂,
常常倚门南望,好像远远地看到你穿着孝敬父母的老莱衣。
参考资料:
1、孙建军.《全唐诗》选注(1-16册):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版:第879页
三江:指流经岳阳城外的沅江、澧(lǐ)江、湘江。
郢城:春秋时楚国都城,即今湖北江陵一带。
郧国:春秋时位于楚国附近的小国。秀:庄稼开花。菰米:一种水生植物的果实,一称“雕胡米”。
悬知:遥知。倚门望:战国时王孙贾外出求仕,其母说:你早出晚归,我将每天倚门而望,盼你归来。老莱衣: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非常孝顺,年已七十,还常常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装作婴儿来逗父母开心。这里用此典告知游子应早日归家孝敬双亲。
这首诗从眼前之春意阑珊联想到万里春尽、鸿雁北归、友人旅程渺远、故乡富饶、慈母望归等一系列内容,以送归为构思线索、以惜别为核心,内容是很清楚的,做到了含蓄而不隐晦,尽谢点染而又情思萧然。
首联描写了万里大地春已去,雁也北归,而友人却要南去的景象。似乎与春暖北上的大雁不相和谐,但它写出了辽阔的高空景观,场面雄伟,是写空中。
颔联是地上,水波辽阔的汉江连着天,这种景象给人带来物大人小的感觉,人处水上,有漂泊不定之意,故说“孤”客。全诗写得流畅,毫无生硬感。想象丰富,行笔自然,语气舒缓,用字考究。除了写景之外,一些字的力度颇大,感情也极其鲜明,如“尽”是春去夏来,“稀”是雁阵北飞,“广”是辽远阔大。
颈联写了稻田的笔直,菰米收获,通过运用景物描写,渲染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尾联运用了老莱衣的典故,表达诗人希望友人孝敬父母。
综观全诗,既未明言送别之事,又无送别场景的刻意描绘,更无送别诗中所常见的诸如思念、忧伤、凄凉等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出现。然而,诗人在送别时的复杂心绪——理解、担忧、伤感、劝勉等还是隐伏予作品之中,只要细心寻绎,便不难发现它。最后两句,“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一写诗人,一写友人,活脱脱地反映出二人形象。
移床风雨中间卧,散帙诗书取次看。自笑无能成老大,相投一语逼清寒。
吾生往往车轮角,世事区区茗椀乾。更约君家好兄弟,通群麈尾拂悲欢。
蜀道因仍涨燧烟,烦公玉节照山川。省闱三见文衡正,边柝双兼武备全。
传自老成需代去,不知威惠倩谁宣。回头半壁西南地,不是寻常刺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