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入贡列殊珍,复见南来白象驯。璎珞净垂珠露湿,宝鞍高衬锦衣新。
周岐不必誇丹凤,汉苑宁须羡赤麟。圣世屡符祥瑞应,会看龙马出河滨。
猜你喜欢
鬓棱初翦玉纤弱。早春入、屏山四角。少年买困成欢谑。人在浓香绣幄。
霜丝换、梅残梦觉。夜寒重、长安紫陌。东风入户先情薄。吹老灯花半萼。
上片“鬓棱”五句,忆年青时情景。言室中伊人刚剪成了一种有棱有角的鬓发新式样,其形体纤弱,更显得婀娜多姿。春天的气息早已从屏风四周向房中渗透进来。在春暖花香之时,有位少年男子在这香气弥漫的绣屋中偷懒假寐,引起了屋中伊人善意的取笑。
下片“霜丝换”四句,叙老年情景。言如今这位少年已是人老体衰,发如秋霜,处境犹如凋零的梅花,也似黄粱梦醒。虽然身处繁华似锦的临安都城,但老人的感觉恰如夜深寒重一般压抑;春风虽象从前一样吹拂着室中的灯光,然而老人也只感到它只是为了要吹灭灯光,吹残梅花,而没有了以前年青时代感受到的春的温情。
全词直叙今昔对春的感受,愈发显出了词人对老境凄凉的深有体会。此词与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两相对照参阅,则可见吴词之直,辛词之曲也。
山空响更远,雨过流还急。
余沫洒回风,一林红树湿。
短鬓娑婆乌布巾,分明天地一狂人。忧时泪应笙歌落,报主心希宇宙新。
寇贼共传知有我,孤危不死岂无神。寥寥勋业将蓬鬓,虚负当年献纳臣。
幽居疑是子云亭,水绕柴门昼不扃。独卧西堂清梦远,春风池上草青青。
烧尾功名恨未成,江湖閒散一书生。郎君早被虚名误,只钓河鱼莫钓名。
梧雨收初,近客至、门前也渐疏。数年燕市,狂歌击筑,换得顽躯。
离群今独处,望天末、云意舒徐。音尘杳,但烟迷平楚,月满清都。
愁予。邮亭望断,几行泪墨故人书。便书来也,开缄读罢,怎禁欷歔。
争如尊酒共,整心怀、倾吐无馀。甚屠苏。竟忧多似发,无计消除。
邕题碑板富,郊因诗句穷。
濡毫乏精婢,随马有奚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