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才可去补苍天,
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作奇传?
猜你喜欢
袨(xuàn)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元宵节时,到处都能碰到女人们穿着盛装,化着美好的妆容来看灯;小孩子们则在街道上欢闹着。
我这个穿朴素长衫的读书人做什么呢?也在游人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赏灯猜谜。
参考资料:
1、费振刚.元好问暨金人诗传(上):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113
2、严敬群,章斯予.中国传统节日诗词荟萃:金盾出版社,2011.05:59
3、邱芬.节日诗词:黄山书社,2012.06:58
4、柯孔标.古诗文名句分类手册:浙江文艺出版社,2011.07:76
袨服:盛服,艳服,漂亮的衣服。华妆:华贵的妆容。着处:到处。闹:玩耍嬉闹。
长衫:读书人多穿着长衫。何为:为何,做什么。
开头两句写京都元夕的热闹场面,"袨服华妆",写出了游人们穿着鲜明华丽,”六街灯火“写出了大街小巷到处在舞弄着花灯的景象,前两句用元夕日,街上的人们的装束和举动反衬了汴京一派繁华、升平的气象,也为下文诗人这个穿着长衫的读书人都外出游玩,沉醉在游人的欢声笑语,抒发情感作铺垫。
而三句一转,用“长衫”对“炫服华妆”,写到自己竟然也随游人追欢逐乐。一个隐晦的发问,包含着辛酸的自嘲,严峻的自责,同时也是对前面所铺叙的场景的否定。表现了诗人对此时金朝的偏安处境的嘲讽,也表达了对繁华背后危机的担忧。
此诗展现了游人在元宵节游玩的景象,写出了元夕夜的盛世繁华,手法上,用乐景抒哀愤之情,长衫和炫服华妆的对比,含蓄动人,意味深长。
君吟高唐赋,路过巫山渚。莫令巫山下,幽梦惹云雨。往事几千年,芬菲今尚传。空留荆王馆,岩嶂深苍然。楚水五月浪,轻舟入蘋烟。送君扬楫去,愁绝郢城篇。
牛腰虽怯管城纤,绮语终输白战严。若也浪题诗是锦,何殊误指雪为盐。
寒吹宿火燃衣带,静寄归心算屋檐。劳动灞桥驴背客,批风抹月用毫尖。
岁晚伤局促,散怀唯小园。
鸣禽下荒寂,孤木倚高寒。
闰月长蔬甲,清霜瘦竹竿。
荆人重鲜食,怪我厌鱼餐。
尔从咸阳来,问我何劳苦。沐猴而冠不足言,
身骑土牛滞东鲁。沈弟欲行凝弟留,孤飞一雁秦云秋。
坐来黄叶落四五,北斗已挂西城楼。丝桐感人弦亦绝,
满堂送君皆惜别。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
明日斗酒别,惆怅清路尘。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
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一朝复一朝,
发白心不改。屈原憔悴滞江潭,亭伯流离放辽海。
折翮翻飞随转蓬,闻弦坠虚下霜空。圣朝久弃青云士,
他日谁怜张长公。
紫霞当日按凉州,曾到仙家十二楼。秋影满堂花外烛,冷香飞句柳边舟。
冰弦泛月传新谱,芳槛移春接俊游。授简梁园人老去,年年葵麦长新愁。
将母邗(hán)沟上,留家白紵(zhù)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带着母亲来到了邗沟,但家尚留在白紵。
母亲月圆之夜突然听到杜鹃的声音,想起离家在外的儿子。虽然天南地北相隔万里,但心中依旧是深深的牵挂。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邗沟:在今天的江苏境内。
杜宇: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