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风雨梦难成,是处溪头听卖饧。
怪底桃花半零落,江村明日是清明。
猜你喜欢
每因种树悲年事,待看成阴是几时。
眼见子孙孙又子,不如栽竹绕园池。
落花如梦凄迷,麝(shè)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yīng)鹉(wǔ)念郎诗。
落花如烟似梦,凄婉迷茫;红日坠向小楼之西,室中麝兰飘香。
无限忧愁使闺中人容颜消瘦,可没人知道她的忧伤。闲来无事调弄鹦鹉,教它诵念情郎赠我的诗章。
2、郑在瀛张声启.《中国历代爱情诗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01月:第525页
凄迷:形容落花凋谢零落的样子。麝烟:焚烧麝香所散发的香烟。麝烟即点燃麝香所散发的烟。麝香是一种高级香料,室内放一丁点儿,便会满屋清香,气味迥异。潜下小楼:指太阳已经落到小楼偏西的地方。
闲教鹦鹉:此句化用前人意象。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是一首“闺怨词”,词中描写的是一个女子在闺阁之中怀春思人的情形。
上阕写春天即将过去,曾经在枝头上绚烂地绽放过的花朵,这时已经凋零,看着枝头残花,花瓣在风中翩翩飞舞,少女觉得自己恍如梦中,但是这场梦带着淡淡的凄清迷惘。纳兰通过写麝香慢慢燃尽,来暗指时间的推移,结合下一句“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可知这位闺中女子看着园内纷飞的落红,一直到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加上韶华即逝,本就没有积极向上的气象,加上少女心中思念无限,愁绪更是强烈。从“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的“又”字可知少女已经不止一次在夕阳西下之中凝望落花飘零,也可知她心中愁思点点的情况亦不止一次地出现过,这种愁日复一日地在暮春的夕阳中积累着,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长,说不清也道不明。
下阕的第一句,纳兰把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愁绪用直接抒情的方法展现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了一个愁容满面,倦于打扮,消瘦憔悴的女子的形象。为了来排遣心中无限的忧愁,少女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在闲来无事之时就教自己的鹦鹉来吟诵情郎为自己写下的情诗。虽然此举可以暂时化解女子心中的愁苦,但是在教完鹦鹉念诗之后,留下的则是更多的空虚和无奈。曾经的那些诗是他亲口念给自己听的,而如今,念诗的有情人却变成了一只不解风情的鹦鹉,让人感叹心酸。
这首词写得极为含蓄,甚至纳兰连词中的主人公是谁都没有直接告诉读者。整首词仿佛是许许多多破碎的画面,需要读者在心中把它们重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细细品读,还不难发现纳兰在作词时确实颇为用心,就在这短短的三十六个字之间,他分别运用了环境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动作描写,笔笔细腻生动,形象传神。
经纶只在诈虞中,盟誓都如过耳风。马齿不归中厩宝,鹿皮买尽蜀山铜。
抚摩盗贼难为子,饱死侏儒败乃公。安得长谋纾魏绛,八音调叶似和戎。
千里徵文到此堂,东风归棹夜相将。雨馀帽顶天如洗,花落船头水亦香。
考德每劳休讲席,临流亲为泻椒浆。潮人共守文公教,赵德文章独擅场。
秦王睨萯阳,怒若彪虎哮。尸者二十七,末乃卿茅焦。
砺齿肉六雄,分甘先尉缭。如何云阳狱,王孙中郁陶。
千古感说难,逆鳞不可调。所以商山客,翛焉托渔樵。
谩说鸦山与建溪,九疑仙谷露丛低。轻黄脆绿香凝玉,坐醉中秋月影西。
我有劬劳念,多从外氏游。母仪频接侍,宾馈每淹留。
应惜年垂老,相亲礼特优。一朝千古别,衰泪不能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