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本同升,东西异圆缺。此心有同然,岂必岐秦越。
之子赤帝胄,盛年列簪笏。驷马来天南,声华振穷发。
使节暇有馀,仙舟停未发。访我步蓬蒿,招游望溟渤。
寒梅香始飞,野寺钟初歇。挥觞互献酬,利涉忘津筏。
自惭朽钝姿,所有空皮骨。壮也不如人,老矣行多蹶。
何以副深期,欲赋情先竭。煌煌金石篇,风雅相扬淈。
八水得清深,三峰同屹崒。仍飞白兔毫,出自蛟龙窟。
贻我比琼瑶,光辉到薇蕨。前旌已戒道,列宿还归阙。
都人咏絷驹,祖席思投辖。宁知倦客心,一日如三月。
申章报未成,及渴泉方掘。诚非和氏珍,敢避荆人刖。
猜你喜欢
鸾啼似作留春语,
花飞斗学回风舞。
红日又平西,
画帘遮燕泥。
烟光还自老,
绿镜人空好。
香在去年衣,
鱼笺音信稀。
依依宫柳拂宫墙,楼殿无人春昼(zhòu)长。燕子归来依旧忙。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
在春风中,枝头招展的碧绿宫柳,多情地拂试着红色宫墙;画楼深殿空寂无人,漫长的春日在悄然而艰难地流逝。梁上旧燕归来,依旧忙着飞进飞出,经营旧窠。回想起君王来,明月拨开黄昏的帷幕,国破家亡,流落异乡,人们一想就难过得断肠。
参考资料:
1、马奇中选编.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珍藏本: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02:第555页
2、朱敦源著.中华古词365首精华今译:东北朝鲜民族教育,1993.10:第138页
忆君王:即词牌名《忆王孙》,单调三十一字,五句五平韵。此为词人根据词中内容另标之新名。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宫柳、宫墙:指汴京的北宋故宫。楼殿无人:暗示国破人亡。断肠:形容极度悲伤。
词人亲眼看到金人南侵,君主被掳,在国家和民族的危机中,写下了这首忠愤填膺的词,其凄凉怨慕之音,缠绵悱恻之感,溢于字里行间,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作品。
全词不言国破君掳,巢复卵毁,而言宫柳依依,楼殿寂寂,一种物是人非的今昔之感,跃然纸上。“春昼长”一语,把客观的景物描写,转向主观的心理感受,是景为情使,情因景生,抒情和写景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富丽堂皇的景物后面,蕴藏着深深的隐痛。接着词人把笔锋一转:“燕子归来依旧忙”,燕子是无情之物,它哪里知道楼殿依旧,而主人已换,仍然忙着衔泥,在旧梁上筑起新巢,俨然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沧桑之感。最后“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点明题旨,怀念故君。结句真味无穷,辞意高绝,一个芳馨悱恻的艺术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因为它是从题前着笔,题外摄神,只用了一个“破”字,便把从清晨忆到黄昏,又从黄昏忆到月上柳梢,都沉浸在如痴如呆的回忆中。昔日的宫柳凝绿,今朝的淡月黄昏;昔日的笙歌彻旦,今朝的楼殿无人,在在是强烈的对比,在在是伤心的回忆,不言相忆之久,而时间之长自见;不言相忆之深,而惓顾之意甚明。“月破黄昏”是写景;“人断肠”是抒情,把写景和抒情统一在一个完整的句子里,而景物在感情的丝缕中织得更加光彩夺目,感情在景物的烘托中更加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抒发深沉的感慨,不着一句实语,而是把山河破碎、君王被虏的残酷现实写进了宫柳依依、楼殿寂寂中.以物事人非的沧桑变换把往事堪哀的失国之痛表达得真切动人。
夜卧绳床雷雨动,短檠相照一窗寒。乱离何处堪回首,魂梦犹如未解鞍。
一卷离骚悲屈子,三归弹铗笑冯驩。萧然剩有闲心在,憔悴多惭漂母餐。
同种藤阴已满窗,旧移筱绿渐遮墙,小楼今负十分凉。
琉盌冰瓤新浴爽,罗衣画扇午妆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渔舟暮出浦,汉女采莲归。夕云向山合,水鸟望田飞。
蝉鸣早秋至,蕙草无芳菲。故隐天山北,梦想日依依。
老向中林习掩扉,荒村车马过从稀。偶乘剡水扁舟兴,来玩舂陵朗月辉。
几日春风双榻对,千山暮雨一帆归。新章更枉场驹问,始幸沧洲蚤拂衣。
暂来还去。轻似风头絮。给俐相逢留不住。何况相逢无处。
去时约略黄昏。月华却到朱门。别后几番明月,素娥应是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