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事怀三隐,清襟谒四禅。江鸣潮未落,林晓日初悬。宝叶交香雨,金沙吐细泉。望谐舟客趣,思发海人烟。顾枥仍留马,乘杯久弃船。未忧龟负岳,且识鸟耘田。理契都无象,心冥不寄筌。安期庶可揖,天地得齐年。
猜你喜欢
今代老龟蒙,无书遗子公。
也能将好句,特地寄西风。
迟暮甘三已,飘零笑两穷。
绝怜张与陆,百战角新功。
无诸拓闽疆,山川贾馀霸。乱石斗雷霆,终古不可罢。
轻航一鸟疾,砰湃千转下。前舟欻然没,初见各惊诧。
须臾出白浪,回旋去如射。生命寄柁师,与石争一罅。
在险魂屡飞,过后舌频咋。造物产湖海,至此穷变化。
若匪众盘涡,闽溪高可泻。仙霞插霄汉,天险此其亚。
所有纵横徒,一丸每频借。吾闻天下雄,以德不以诈。
闽中如井底,未足供叱咤。安得常治平,弦歌出桑柘。
佳境城南胜,浮屠占十分。
鱼钓船依竹,僧斋钵荐芹。
夜窗双港月,日晓九峰云。
不随人世改,千古瀫波纹。
邵阳府第之西,湖山之东,
耽耽大厦磨苍穹。贤哉郑侯为栋隆,
朝夕思政於其中。取君子之九思以谨行,
取季子三思以尽忠。及思治道贵清静,
又效曹参舍盖公。之子于归筑百堵,
已见丰年咏华黍。周公待旦复何为,
赞赞宣王之复古。
田中水涓涓,布谷催种田。
贼今在邑农在山。
但愿今年贼去早,春田处处无荒草;农夫呼妇出山来,深种春秧答飞鸟。
御水流红叶
步秋香径晚,怨翠阁衾寒。笑把霜枫叶拣,写罢衷情兴懒。
几年月冷倚阑干,半生花落盼天颜,九重云锁隔巫山。休看作等闲,好去到人间。
又
止观光上国,近守御宫闱。霜染丹枫散绮,叶坠金沟泛水。
凤城春色醉玻璃,龙香墨迹璨珠玑,鸾交天配选簪笄。宫妃直恁痴,题怨寄他准。
紫案焚(fén)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huá)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jué)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jià)裁精。
贡院里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阔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
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
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中分等授予官职,依赖着执政大臣。
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病心神已尽,选拔超群的英才,全仗诸位来识别辨明。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紫殿:指京都贡院。一作“紫案”。暖吹:暖风,指春风。席:犹言列坐。
衔枚:古代军旅、田役时,令口中横衔状如短筷的“枚”,以禁喧哗。此处比喻人人肃静。
乡里:犹言郡县。献贤:献举人才。先德行:以德行为先。列爵:分颁爵位。公卿:指执政大臣。
衰病:衰弱抱病。耗:无,尽。赖:幸亏。群公:指同时主持考试者如范仲淹、王安石、梅尧臣等人。识鉴:能赏识人才、辨别是非,一作“鉴裁”,又作“择鉴”。
宋初的考试制度,大致承袭唐代,由州府举荐考生,入京应试,由礼部主持其事。此诗即以一员考官的身份写出他的见闻与感受。
从诗中可知,考试时间是在初春时节。首联着力渲染了礼部试的考场环境--群英毕至,贡院里肃穆幽雅,试院中焚起了香,以消除人多的异味,且能增添祥瑞肃穆的气氛。颔联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试题下发后,考生奋笔疾书,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颈联表明考试意义,诗人对此景象不禁发生感慨,济济多士,尽是天下英才,国家的栋梁。尾联自谦衰病,谆谆嘱托同僚,作为选拔人才的考官,应当具有慧眼认真鉴别。诗中说自己老病,精神不济。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那是谦逊之辞。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封建时代的科考,是朝廷的一件大事,国家寄予厚望,违法者将置以重刑,轻则充军流放边地,重则杀头,半点也马虎不得。在清朝,主考官在考试期间出行,车后竖铡刀一把,以示自律。鲁迅的祖父就因为替考生向考官行贿,被判斩监候的。抡才大典,朝廷、考官、考生都是全力以赴的,诗正是确切而生动地写出了这种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