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和平,天下乱未已。谁言治天下,不自人心始。
图中之人盖知此,偶出鸣琴作宰官。作诗作画皆琴理,诗臻清品画逸品。
琴韵泠泠满山水,山虚水深吏归矣。我居君山西,君居君山东;
相去百里近,相隔百年中。百年未满万事变,人心非复君时同。
此时张弦论天下,自非更改难为功。奈何古乐付俗手,一任繁急乖商宫。
题君此图心忡忡,安得瑶琴一曲鸣熏风?
猜你喜欢
一百八盘山路,七十二峰晓寒。日暮烟横谷口,雨馀云宿松端。
湖上。闲望。雨萧萧。烟浦花桥路遥。谢娘翠蛾愁不销。终朝。梦魂迷晚潮。
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yīng)语空肠断。若耶(yē)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sī)。
闲望湖上,雨丝凄凄迷迷。那长堤花桥,远远地隐入烟浦雾里。美人相思生愁怨,愁思在翠眉间凝聚。终日盼着爱人归来,梦里还听那雨中晚潮阵阵,似乎在传递他的消息。
浪子的归舟遥遥万千里,春光却又将逝去。听莺语声声,唱不尽断肠的心曲。若耶溪啊相思的溪,溪水西岸那洗纱女,天天看溪水空流,日日在柳堤寻觅,总不见郎君归来的踪迹。
参考资料:
1、彭定求.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67.
2、房开江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88-90.
3、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33-34.
4、钱国莲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30.
萧萧:或写作“潇潇”,形容刮风下雨的状态。烟浦:云烟笼罩的水滨。谢娘:此指游春女。翠蛾:翠眉。蛾:一作“娥”。终朝:一整天。晚:一作“晓”。
此词以湖上迷离雨景为背景,写荡子春晚不归、思妇惆怅之情。
上片一开始就指明地点,是在湖上;“闲望”是一篇之主。关于“闲望”的内容,预先并未说破,而是逐步透露。她极目远眺,但见春雨潇潇,烟浦花桥隐约可见,那儿曾是两人游宴之处。如今远远望去,却是濛濛一片,什么都望不见,看不清,这些就是“闲望”时所见的景色。“翠蛾”句描绘思妇愁眉不展,相思难解,这是她“闲望”时所怀的愁情;这种愁情使她从早到晚心事重重,梦魂犹牵系于水上,盼行人客舟归来。一“迷”字很形象地描绘出这种心情。潮声本易使人联想起客舟和舟中之人,由潮及人,又直接勾起下片首句。
下片叙述思妇闺怨。荡子漂泊天涯,归棹杳无音讯,思妇在湖上望断云山,也盼不到归舟远客,这里方始点出“闲望”的用意所在。春意阑珊,莺语如簧,只令人愁肠欲断,此是念及客舟去远时的失望之情。“若耶溪”本是西施浣纱之处,用来借指思妇住所;那儿长堤垂柳,依依拂水,昔日郎骑马来访,如今柳色依旧,伫立长堤,却听不到旧侣重来的马嘶之声。虽然内容已从湖上转到柳堤,但仍然归结到荡子迟迟未回。而且又与上面的“闲望”相互关联。湖、堤两处都无踪影,其失望为何如。
此词情致缠绵,含意婉转,极尽低佪留连之致,思妇的身份、所处的环境以及盼望之心、失望之情,融合在景物描绘之中,通过逐步透露,间接道出,亦即以“含蓄”、“暗示”的方式来反映。
在音律方面,此词也很有特色,可以说促节繁音,变化多端,与内容起伏很为一致,句法也随之长短参差不齐,有二、三、四、五、七字句,错杂用之,并且换韵频繁,曲折尽情,显得结构复杂而富于变化,想来演奏时悲管清瑟,抑扬婉转,必能丝丝入扣地表达出思妇内心的无限哀怨。
我久依耕陇,儿方吊战场。
卧闻风浩荡,起视月苍茫。
老境绨袍暖,贫家菜粥香。
惟愁杀风景,无酒作重阳。
系艇黄云下,黄云几度歌。登高云压帽,度密雨沾蓑。
瀑涧宵鸣瑟,山花昼拥罗。野人携茗榼,路打铁桥过。
萧条一陋巷,频日见马蹄。
归来稚子告,有客云将暌。
始知君其南,复叹我向西。
岂不怀念慕,吾亲书新齎。
曰吾五男子,爱惜无不齐。
所要立门户,安用同犬鸡。
龊龊守此客,驯驯恋此栖。
二季留左右,足以共挈携。
身许远就禄,幸又奉阿{上弥下女}。
今年还都下,路丧子与妻。
囊罄厌外役,进退类藩羝。
终当改江邑,傥得致音题。
河东张特进,老不爱人扶。圃为延宾学,尊从罢直呼。
食单黄颔臛,酒味紫酡酥。取适须臾事,沈冥即我徒。
乌鹊桥成不恨迟,隔秋相见岂无期。姮娥空傍月中去,嫁得星郎是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