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未睹此中天,好向居人叩末颠。遍地槟榔传几代,从头乞为话便便。
猜你喜欢
萧萧蔗尾起秋声,万灶甜浆煮作饧。枯槁莫嫌同嚼蜡,一春薪炭彻秋晴。
七夕今宵看碧霄(xiāo),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参考资料:
1、毓明笠,刘卓娟主编,中学生古典诗词赏读金典,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11,第212页
2、刘声锷,苗林,李农等主编,精选古诗词解读含中小学生必背的全部古诗词,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07,第144页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几万条:比喻多。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净名丈室中,熏炉亦冰雪。持供雪山僧,芦花与秋月。
客有问法来,跨门或未瞥。爇尔怀中香,听此石友说。
雕阑几曲,月影盈盈初上。泻一抹银辉如水,冷浸花魂。
悄倚孤梅,素心商略共温存。寒翎戢翠,臒虬缀雪,伴定黄昏。
漏尽更阑,幽沉万籁,静掩千门。正遥想、欢场春好,玉笑珠颦。
歌舞谁家,华灯红闹锦屏人。凝情伫久,疏林落蕊,轻点苔痕。
古槐烟薄晚鸦愁,独向黄昏立御沟。
南国望中生远思,一行新雁去汀洲。
岭头春意早,疏蕊腊前开。使节停云望,樵歌出洞来。
穿花羸马过,抱树冷猿哀。传语罗浮客,新诗早寄回。
月落长门去,千门夜色浓。
梦间无限乐,不道在宫中。